中国式的国际教育迷思

2014年01月07日 16:00  《金卡生活》  

  文:任杰

  导语:一百多年前,以容闳为代表的120名晚清“留美幼童”漂洋过海,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以个人代表国家。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各路人马漂洋过海,为的是体现个人价值,他们不代表国家只代表自己。而今新世纪的留美幼童,他们不代表国家,甚至也不代表自己,却满是这个社会焦灼的缩影。

  一场高考,半个世纪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没有全国统一高考,各个高校依照民国时期的招生办法,1950年改为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两年后,为了适应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才被建立,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高考被取消。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已经消失了12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就是在这一年,以知青身份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离开了插队的安徽省定远县。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水涨船高,高考这一不变的“新科举”每年都能成为最热门话题,其谈论周期长度远超春晚的“黄金时代”。1998年11月时任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的汤敏以个人名义,给国务院写了一封名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信。信中提出“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汤敏还建议在3到4年内将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新增学生实行全额自费。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看来,汤敏的信只是导火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导致中央政府想方设法扩大内需,促成了大规模扩招的“触发事件”的外因,而致使扩招的根本推动是普通家庭对独身子女教育的重视。扩招政策实施的第二年,高考招生人数的增幅就达到47.4%,离目标只差不到3个百分点。到了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事实上,原本想要解决就业问题的扩招政策,反而在实施之后引起了严重的就业问题。

  从2009年开始,全国的高考报名人数以每年200万人数逐年递减,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学生决定参加SAT、A-Level之类的国外高考。90后高中毕业生以放弃报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的姿态来回应长期垄断的高考。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局出台了最新的改革方案,欲将英文总分降低五十分,加在语文和数学上。与英语相反,中、高考语文科目的分值则有所提升,为的是彰显对母语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这一举措再次让广大群众惊愕。

  从大炼钢铁到大造高校,虽然从短时间看来,扩招带来了繁荣,可是学校行政化等各种弊端逐渐浮现。人们忽然发现走出人满为患的校园之后面对的是空空如也的竞聘岗位。于是各种段子纷纷涌出,说的都是类似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差生,优等生考上扩招大学找不到工作,而差生在本该上学的时候掘到了第一桶金的充满现实主义感的“冷笑话”……新一轮读书无用

  论逐渐流行,不过这一次大家不再把视线转向茶叶蛋,而是海外留学。

  “留美幼童”升级版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表年度报告《门户开放报告》称,中国学生已经国际留学生中的主力军。2009至2012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以30%的幅度激增,使中国首次超过印度,成为在美留学生最大来源国。中国学生占了国际生的25.4%,每4个国际生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被归结为家庭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对教育的空前重视。“中国留学生通常需要全额支付学费,这证明中国家庭的财力正越来越充足。”中国留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也发生的英国,据英国文化协会预测,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将在未来十年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继续成为英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留学经济更促成了英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青睐,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非欧盟国际学生每年为英国带来约15亿英镑的学费和22亿英镑的生活费,而中国学生贡献了当中的20%。

  如果说美英两国的留学热还是停留在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话,那么类似澳洲和加拿大两大移民大国的留学热点就不单单是对教育理念的选择了。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希望通过移民让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亦或让子女通过留学完成自己的移民梦想。根据胡润报告显示,超过16%的中国富人已移民海外,或是正在办理移民手续,44%的人准备离开。超过85%的人计划将子女送到海外求学,1/3的人在海外拥有资产。

  海外高校,从出口转内销

  中国学生对留学的兴趣促使外国高校纷纷在大陆落地,2013年正式开学的上海纽约大学,被纽约大学定位为门户校园,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一样,在这一系统中处于很高的位置。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让求学者以较低成本获得与诺丁汉大学本部完全等同的学位”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天津于家堡金融区签约落地的世界著名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也和当地政府采取了相同的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往往欢迎国际著名院校的进驻来提升地区文化底蕴,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并打造成地区名片。这使得双方的合作经常不谋而合。

  最早在中国内地招生的香港大学,曾在2012年招收了21名内地省市状元,被舆论称为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以来最让北大、清华伤面子的一年。其实为了防止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在招生上发生冲突,教育部门曾于2007年出台规定,要求港校自主招生必须在提前批完成,并拿走录取学生的档案,自2008年起,内地考生不能再同时拿到港校和内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毕业生》联合新快网、卓越教育网和中国教育在线共同操作一项调查中,78.3%的内地学生有报考港校的想法,港校“中西方文化合璧的环境”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其次是“就业前景”与“全英式教学”,港校与内地高校最大的区别是“教育理念”。

  高考是“华山一条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了,新一代的中国考生拥有的是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然而问题依旧没这么简单,前一时期港大女生退学重考北大事件让人觉得,这个本溪高考女状元既不了“港大”也不了解“北大”更不了解自己。

  我是谁?为何而学?这个基础动机东方学子很少考虑,而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雄心壮志,难道魏源从来没想到师夷长技之后首先改变的往往是自己吗?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港媒:台军情局驻港特务组织全面启动
  • 体育卡卡破百球米兰胜 C罗2球皇马主场5连胜
  • 娱乐邵逸夫爵士安详离世 享年107岁
  • 财经中铁总裁抑郁自杀或因铁路第二波反腐
  • 科技游戏机“解禁”未完成:八字仍只一撇
  • 博客四川凉山州儿童真实生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中生因校外订餐被处分 考研真题答案
  • 占豪:大量股票低于净资产不会持续
  • 谢作诗:只有土地私有才能救中国经济
  • 易宪容:今年中国A股是否回归常态
  • 叶檀:土地增值税是税收无尊严的象征
  • 冉学东:107号文强化央行监管权力
  • 孙晓明:粮食差价补贴不是灵丹妙药
  • 巴别塔荔枝:我们应该容忍童工现象
  • 叶檀:债券无违约 金融无信用
  • 姚树洁:深圳女童工被解救是谁之过
  • 徐斌:全球低通胀源于中国储户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