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用卡存款自取收手续费 多家银行上不封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1日 15:42  法制晚报微博

  信用卡客户多还给银行的钱(溢缴款),在取出的时候竟然还要付给银行手续费。近期,银行收费乱象再惹争议。

  来自统计机构银率网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各家银行对于溢缴款手续费的征收标准不尽相同,其中一些银行的最低收费比例从0.5%至3%不等,而部分银行则只设最低收费,最高收费却不封顶。

  案例 信用卡存款自取 被强收手续费

  昨日,市民刘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自己信用卡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少了。

  “我上一次还款时多还了4000元。”刘先生说,前两天,他在摄影器材城相中了一款型号为佳能(微博)580EX的单反相机闪光灯。由于刷卡要被店方另加20元的手续费,他决定以信用卡取现的方式直接缴款。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取现3200元后,信用卡里却少了3232元。“信用卡里存着自己的钱,同行ATM机取钱还要收这么高的费用,这太不合理了。”刘先生很不理解银行的收费行为。

  调查 多数银行均收费 标准千差万别

  在得知刘先生的遭遇后,记者立即致电这家发卡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刘先生信用卡中被扣取的钱叫做溢缴款手续费。

  客服人员称,所谓溢缴款,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在还款时多缴的资金,或存放在信用卡账户内超过信用额度的资金。对于这笔钱,银行是不予计付利息的,与储蓄卡中的金额截然不同。

  随后,记者分别致电浦发银行(微博)光大银行(微博)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东亚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得知上述银行均对取出溢缴款收取手续费。

  其中,除光大银行设立了最高200元和上海银行设立了ATM异地跨行最高52元的收费标准外,其余银行均未设立收费上限。而最低收费标准则是千差万别。

  部分银行信用卡溢缴款取现收费标准

  银行     柜台           ATM同行         ATM本地跨行    ATM异地跨行

  浦发     免费           0.5%,最低10元  3%,最低30元   3%,最低30元

  兴业     0.5%,最低5元  0.5%,最低5元   0.5%,最低5元  0.5%,最低5元

  北京银行 0.3%,最低3元  0.3%,最低3元   0.3%,最低3元  0.3%,最低3元

  上海     免费           免费            2元            1%+2元,最高52元

  东亚     免费           免费            1%,最低15元   1%,最低15元

  中信     不能取         3%,最低30元    3%,最低30元   3%,最低30元

  深发展   2.5%,最低25元 2.5%,最低25元  2.5%,最低25元 2.5%,最低25元

  数据来源:银率网

  统计 取款形式挂钩收费标准

  今天上午,记者就调查结果与银率网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发现各家银行对这项手续费的征收标准确实大相径庭。

  在本地柜台或本地同行取款时,除中行长城卡、工商银行等少数几家银行或卡种免费外,多数银行只有最低收费,而最高收费不封顶。

  在征收的银行中,最低收费比例从0.5%至3%不等,最低基本收费从1元至30元不等。

  此外,各行还对柜台领取、ATM机领取、是否跨行或是否本地均进行了规定。例如,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和东亚银行只对本行柜台和ATM溢缴款领回免费。

  银行 收费为“鼓励刷卡消费”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刘先生的经历绝非个例,而对于收溢缴款手续费一事,有银行客服人员解释,这属于国际惯例,国际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持卡人多刷卡消费,少取现金。

  不过,据记者了解,虽然国际上确有这一惯例,但诸多外资银行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止溢缴款手续费的发生。

  来自银率网美国总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美国发卡机构都没有对溢缴款收费,除了美国人很少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方式外,美国的大部分银行信用卡还款主要通过网络,而大部分信用卡公司的在线还款系统都无法偿还比自己账单还多的钱,也就是不会产生溢缴款。

  问卷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客户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客服委”)日前发布调查显示,在对14家国内知名银行的信用卡服务进行暗访后发现,多数银行对客户取溢缴款均要收取手续费。

  为此,中国客服委对10万名持卡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多达96.47%的人对此项收费感到不理解,其中48.06%的人感到愤怒,认为是银行对自己财产的侵犯。

  同时,99.29%的人表示,银行应取消此项霸王条款,并建议各行信用卡公司细化信用卡特性告知或优化此项收费。文/记者 高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