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瑞典国内激辩现金存废问题 信用卡派占上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1日 10:28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首席记者 朱幸福

  引言

  瑞典这个北欧国家一贯热衷标新立异,如今又有人出来鼓吹废除现金交易。围绕现金存废问题,瑞典国内争论激烈,虽然双方的观点见仁见智,但似乎并不旗鼓相当,信用卡派正在压倒现金派。

  在纸币这个概念上,瑞典创造了很多“第一”。往前看,瑞典是欧洲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开始使用的时间是1661年。往后看,瑞典人至今还记忆犹新:2009年9月23日,瑞典一伙手持重机枪和自动武器的蒙面劫匪在凌晨乘坐一架直升机,在一家金库所在的大楼上空放下绳索,沿绳索滑到大楼屋顶,砸碎屋顶玻璃进入大楼,用炸药炸开金库大门,抢走大约1.5亿瑞典克朗。这是世界上第一起使用直升机抢劫金库的特大犯罪案件。往未来看,如果这场辩论尘埃落定,最终付诸立法的话,瑞典可能成为世界上首先废除现金的国家。

  防止偷盗抢劫案件 打击地下经济活动

  近年来,瑞典大多数城市的公交汽车停止了车上现金买票,人们上车前需要到指定的商店购买车票,或者用手机发送短信购票。反对使用现金的运动目前正在向银行和零售商店蔓延。一些公司企业现在使用银行卡或转账方式收支款项,一些从事电子交易的银行现在也停止办理现金业务。

  取消现金有什么好处呢?妖魔化现金的瑞典人认为,现金经济的萎缩使劫匪对抢劫银行失去兴趣,这个国家的银行抢劫事件从2008年的110起下降到去年的16起。废除现金对银行和工作人员以及银行客户都安全,不必害怕遭受武装抢劫。此外,取消现金后,人们每天上下班不必再担心遭受歹徒拦路抢劫。一些多次遭遇抢劫的受害人举双手赞成取消现金,这样他们走在大街小巷比以前安全多了。

  鼓吹者们还认为,停止使用现金进行交易除了节省银行印刷纸币的成本外,还可以防止人们偷税漏税,可以打击地下经济活动,可以减少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他们指出,意大利人和希腊人之所以大量使用现金,是为了逃避附加税和躲避税务局的追查。为此,意大利总理蒙蒂在去年12月采取措施,宣布把这个国家的现金交易最高数额从原来的2500欧元下调到1000欧元。

  老人出行购物犯难 网络金融犯罪激增

  但是,瑞典许多地方拒收现金后,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方便。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没有信用卡和借记卡,即使有银行卡他们也不懂得如何使用,不知道如何从自动取款机里取钱。

  此外,停止使用现金后,虔诚的教徒做完弥撒后想行点善事,可是他们口袋里分文全无,对捐款一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一些教堂在门口安装了刷卡和读卡的机器,方便信徒们大发慈心。

  一些富有同情心的瑞典人还担心,街头无家可归的乞丐、在红绿灯路口玩耍魔术小杂技的人今后日子就更难对付了。

  同时,许多反对取消现金的瑞典人认为,推广电子经济是银行赚取更多利润的一个招数,因为有些交易每笔要收取好几个瑞典克朗。他们担心,取消现金实行电子经济的做法涉及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的问题,一些试图匿名寄钱或给慈善机构捐款的人今后无处隐身。

  此外,网络金融犯罪案件将会激增。据瑞典全国防止犯罪委员会统计,通过电脑进行金融诈骗的案件已从2000年的3304起猛增到去年的2万起左右。

  电子经济大行其道 一卡在手福祸难料

  瑞典只有900万人口,一直拒绝加入欧元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现金流通量目前只占瑞典国民经济的3个百分点,而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现金流通量分别占国民经济的7-9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现金不会很快消失,但它们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发展趋势是,信用卡和借记卡今后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支付方式。这就像濒临灭绝的鳄鱼仍然会生存下来,但其生活习惯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电子经济在美国和巴西也非常流行。人们外出购物旅行都使用信用卡,购买几个美元的东西也要刷卡。只要有一名顾客的信用卡因为某些原因被“卡”住了,就要折腾好半天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在付款处会很耐心地排起长队。此外,银行为了招揽生意,经常派人到大学门口诱惑年轻大学生申请信用卡。大多数学生钱包里有好几张信用卡,进出高档场所购物非常潇洒方便。可是每到年底收到账单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欠了一屁股债,如果他们的父母不替他们还债,他们今后的金融信誉就会破产。

  人们外出携带较多数量现金的确怕丢怕盗,一卡在手的确给消费者带来很大方便,但也容易泄露天机。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凯德磊在2003年利用到日本出公差期间悄悄去台湾度假3天,事后隐瞒行程。在台湾期间,他使用了自己的信用卡,仅仅使用了一次,但留下蛛丝马迹。美国联邦调查局后来在凯德磊的银行记录上发现了此事,顺藤摸瓜发现他与台湾情报部门的不正当关系,于是对他立案调查,最后把他绳之以法。这就是很多持卡人担心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暴露在众人面前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