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任职行长14年的马蔚华行将离任,招行开始迈向“后马蔚华时代”。可以说马蔚华成就了招行,招行也成就了马蔚华。招商银行已深深地打上了这位“灵魂”人物的烙印。 【我来评论】
1949年6月出生于辽宁锦州,1982年吉林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1986年获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荣誉博士,高级经济师。
1982年至1985年,在辽宁省计委工作,历任副处长、副秘书长;
1985年至1986年,在辽宁省委办公厅工作;
1986年至1988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
1988年至199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
1990年至199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
1992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
1999年3月至今,任招商银行行长。
相比国内其他银行的行长,马蔚华在公众面前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曝光率。马蔚华是一个天才的销售员,业内人士叹服:“几乎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卖得出去”。比如,招商银行刚推出网上银行时,为了推广这个新兴业务,马蔚华像“演讲家”一般,不停地穿州过省,四处“布道”,不仅推出了全国理财路演活动,还在48所重点高校举办“首届大学生电脑节”。马蔚华还具有一流的公关能力,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些固定的公关行为。每到一个地方,这些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省里领导会见、分行活动、给员工上课、与媒体见面、与客户吃饭。
由于马蔚华带领下的招行在网络化银行时代的表现,2003年,被誉为国际IT业“奥斯卡”的“CHP国际计算机大赛”在美国举行,马蔚华出现在金融房地产类的“21世纪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名单中,评委会对招行作出的评价是:堪称国际银行界IT技术应用的典范。马蔚华因此赢得“一人引领金融、IT两个领域”赞誉。
1987年,招行正式成立,股东为招商局集团
1995年,推出定活期储蓄于一体的“一卡通”
2000年,国内首家推出手机银行
2006年,A+H股上市
2008年,成功并购永隆银行
1968年,19岁的马蔚华上山下乡当知青,插队到辽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1972年,他离开农村,应召到锦州铁路局成为大虎山工务段的一名工人。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1978年,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大学毕业后,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经过几次提拔,先后任辽宁省委办公厅处长等职。1988年5月,时年39岁的他进入央行总行任行长秘书,随后担任办公厅副主任,1990年3月起他担任央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后又出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也就是在海南,马蔚华经历了金融职业中的第一次“挤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降低风险,海南省政府将海南的28家城市信用社并入了海发行,1997年底1998年初,中国开始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央行压低城市信用社吸收存款的利率,这对海发行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利率降低,储户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情绪,出现严重的排队挤兑现象,短短两个多月,海发行几十亿的存款被提取一空,继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在海发行贷款的很多房地产项目中断,1998年6月,央行下令行政关闭海发行,成立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清算组,马蔚华任清算组组长。这是马蔚华亲身经历的第一次“挤兑”,海南发展银行从事发到倒闭,仅仅两个多月时间。
经过招行董事会两年时间的物色,仕途上一直顺风顺水的马蔚华于1999年3月出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正式“弃政从商”。1999年3月19日,马蔚华上任招行行长的第一天,新一届管理团队刚在议事厅落座,就接到一个震惊的消息——沈阳分行发生大规模的“挤兑”事件,每天有3到5亿的存款被提取。对于这样的混乱局面,马蔚华最终通过调足资金到沈阳24小时不间断任储户取款,才得以化解危机。可以说,建国以来中国银行业两次大规模的挤兑事件都让马蔚华在两年内碰上了。
90年代时招行高层下定决心发展个人银行业务,而与历史悠久的国有大行相比,网点的缺失就成了招行作为后来者的瓶颈,为了吸引客户,做好服务,招行电子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推出了“一卡通”,“一卡通”使得当时人们开始关注招行,每个客户在招行拥有唯一的编号,通过“一卡通”就可以管理所有账户,但在当时,“一卡通”虽然方便,但依旧不能解决网点缺失的问题。
早在马蔚华挂帅招商银行的1999年,信用卡业务就被正式摆上招商银行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彼时,虽然中国信用卡已经出现14年,但到1999年9月底,全国信用卡发行不到2500万张,不到银行卡总发卡量的1%。招行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进入了信用卡市场, 2002年12月,招行正式发行信用卡,首年发卡达60万张,刷新VISA在亚太地区的记录。2005年,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双币信用卡发行银行,2006年,招行信用卡占据全国超过30%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的兴起让招行找到了解决网点问题的“良方”。马蔚华深信,“网络银行的崛起将让银行业重新洗牌”。刚上任不久的他就提出用一年时间在网上跑马圈地,让人一提到网上银行就会想到招商银行,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1999年11月,招行正式推出网上银行,成为国内首家经监管当局批准开展在线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招行的企业客户因此一度激增,2000年底,招行网上交易就达到了8600亿,网上客户也超过1万户。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应对来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马蔚华决定重点关注零售业务的高端市场,2002年10月,招行推出“金葵花”理财,并请来郎朗代言,这是国内商业银行最早推出的整合性贵宾理财服务方案,招行高端个人客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50%,光这批客户的存储金额就占到了招行银行业务量的30%,马蔚华再次让人叹服,被称为市场“第一鼻”。
在华尔街金融风暴最为猛烈的10天中,马蔚华在纽约和华盛顿呆了6天,他拜会了基辛格、林毅夫、蒂莫西·盖特纳...他们的焦虑、他们的反思、他们的信心、他们在那个非常时期一个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留给了马蔚华刻骨铭心的记忆。
2002年4月9日,招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内地第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9月22日,招行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股改后以A+H形式到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也是第一家上海交易所挂牌企业到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创立了A→H的新模式,受到境外投资者热捧,超额认购倍数居香港历年大型中资企业上市之首。马蔚华回忆说,“在香港,50万人上街排队认购我们的股票;在纽约,摩根大通的老总告诉我,当时华尔街都在议论招行上市的事。” 此外,招行还是第一家没有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的H股上市银行。
除了中行和交行这两家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在美国设有营业性质分行的中资银行,2007年以前,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一家中资银行获准进入美国。为了跨越这一门槛,中国银行业奋斗了16年。而率先突破困局的,却是仅有20年发展史的招商银行。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1月8日,美联储正式对外发布消息,批准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从事批发性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以及其他银行服务。“招行一小步,中国银行业一大步。”这是业内人士对于招行设立纽约分行的评价。
2008年5月,招行以193亿港元收购永隆银行53.1%的股份,创下了过去7年来香港银行业最昂贵的一次收购,其后的2009年1月,永隆成为招行全资附属公司。但外界对这宗收购并不看好,面对各种质疑,马蔚华没有退怯:“收购永隆是招行海外扩张战略的首个‘练兵场’,招行收购的钱不会白花!”现在的马蔚华似乎能松一口气了,3年间,永隆银行在香港平均每年实现30%以上的盈利增长,从亏损一跃成为香港最具活力、业务增幅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招行的私人银行补上了一块重要的短板——具备了海外做离岸业务的能力。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年9月,中国央行六年来首次降息。以零售见长的招商银行面临困境,2009年,招商银行业绩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13.48%,招商银行由此成为当年的上市商业银行中唯一盈利倒退的银行。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招行陷入了“零售模式困境”。零售银行的特点是活期存款占比较大,而在现有人民币利率管理政策下,活期存款利率的变化频率和变化基点均小于其它存贷款利率,因此,在加息环境下,招商银行的利润可观,而在降息环境下,招行的净息差缩水更大。
危机还远远不止于此,招商银行正在面临民生、兴业和浦发等银行的追赶。早在2011年4月,四家主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布2010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在一些招商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内,竞争对手正在赶超,其中在净利润增速比较中,民生银行最高,为45.25%,招行则以41.32%排在第三位;而在招商银行一直引以为傲的手续费收入占比方面,招行20%,民生已追至19%。
2009年,招商银行提出“二次转型”,进行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流程以及理念改造,招行着手成立零售银行总部,并强调为小微企业服务,由分行层级为大中型企业服务,而所有的支行网点主做零售和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有更高的回报。
近年来,招行信用卡、网上银行、个人理财等业务的先发优势渐渐失去,与追赶者的差距在渐渐缩小,而“二次转型”尚未有阶段性成果出现,综合化经营也进展缓慢。2013年很可能是马蔚华履行招行行长职责的最后一年,65岁的马蔚华究竟是“廉颇老矣”还是“老当益壮”。
结语:2013年是马蔚华执掌招行的第十四个年头。纵观招行的发展,他总是能够敏锐地把握住银行最前沿的发展脉搏,成功地带领招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蝶变”。而面对“招行慢了”的疑问,马蔚华认为,单纯在产品上的创新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可复制性太强。因此,近几年招行更专注于修炼“内功”,马蔚华这次是对是错,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