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美国意大利裔投机商查尔斯-庞齐上世纪二十年代年“发明”的,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中行董事长肖钢日前撰文指出,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以理财产品为主)蕴含较大风险,尤其是“资金池”运作的产品,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此言一出,引发热议。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

上半年发行总量近12000款 同比增幅大幅回落

虽然年初的发行量大幅下降,上半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发行量仍旧接近12000款,这一数量较2011年下半年相比微降2.9%,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上涨15.7%。但显然去年下半年起开始的严格监管已然见效,在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增长曾创下123.1%的惊人涨幅。

超10万亿人民币被投向理财产品

惠誉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约有10万亿元人民币被投向了理财产品。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并未随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淡出而变得波澜不惊,相反,各家上市银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并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使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不仅仅是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豪掷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更是屡见不鲜。

预期收益率纷纷下跌

与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除长期产品外,其余各期限产品预期收益率纷纷下跌,其中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跌幅最为明显。今年上半年投资期限小于一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较2011年下半年预期收益率平下跌0.3个百分点。

为何值得担忧

产品募资混在一起

当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多半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说明:“该产品所募集的资金有60%投资于债券市场......”事实上,对于“资金池”类型的产品,由于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产品募资混在一起,谁也说不清投资者的钱投到哪里。

“资金池”若抽就可能出现兑付问题

银行不断发行短期限产品,使池子里总是“蓄”着一笔资金,可以投资回报更高的长期资产。当中的收益差额就成为银行的利润。甚至在投资无回报的情况下,只要不断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到期产品就能得到兑付。正因如此,“资金池”模式广受诟病,银行业内亦讳言。如果投资者突然停止买入甚至提前赎回,“资金池”一下“抽干”,就可能出现兑付问题。

超短期产品发行量骤减 但规模未下降

“资产池”产品多为超短期,原因是滚存的资金期限越短,资金成本越低。2011年9月,银监会要求银行暂停发行投向“资金池”模式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要求实现单一产品单独核算,并要求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此后一年里,超短期产品发行量骤减,但规模却没有减下来。

短期理财产品变身开放式产品

普益财富报告显示,今年9月,76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2251只个人理财产品,比8月减少274款。银行转而发行“开放式”产品。开放式产品多以7天或14天为一个投资周期,到期不赎回则自动进入下一周期。这样一来,超短期产品就变成“期限不固定”的产品,依然可以支持“资金池”的运作。

投资者无法了解所承担风险

因为单个理财产品的成本、风险无法核算,所以投资者并不了解所承担的风险有多少。甚至连产品兑付时获取的收益是来自投资收益还是银行内部的利益划转,投资者都无法不清楚。

投资者收益:银行有操作空间

由于“资金池”统一投资、统一收益,这收益如何在不同产品间分配?A产品投资者分得多、B产品投资者分得少,银行有操作的空间。

综述

中行董事长肖钢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庞氏骗局”的说法,有专家认为言过其实。专家称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剧增,很大程度上是信贷额度严厉管制的产物,本质上仍是信贷形式的变种,算不得没有实际收益率支撑的“庞氏骗局”。至于这银行理财产品所蕴含的风险,其实和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密不可分,同时也和利率走势息息相关。

小调查

您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发新偿旧”是“庞氏骗局”吗?
是,可能会出现兑付问题;
不是,银行有实际收益做支撑;
不清楚,银行募集资金运作不透明。

微言大义

为爱而努力工作
为爱而努力工作:以麦道夫为例,明知道自己不会投资任何金融市场,但却敢于借新还旧,这种主观恶意的行为即可定性为“庞氏骗局”。同样,如果任意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资金池,在明知道无法兑现相应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依然向投资者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那么这样的产品操作也是“庞氏骗局”。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博客:中国理财产品为何值得担忧】- 中国理财产品的回报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而对投资者深具吸引力,但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可能有许多成了提供给高风险企业的银行贷款,这方面的投资风险银行却不会替投资者承担。
万厉十五年
万厉十五年:某行长近期警告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与其支撑长期投资项目期限不匹配,它们可能是依靠出售新产品来还本付息,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质上是一个庞氏骗局。”这种言论会让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资金逐步退出这个市场,去选择信托或者其它市场。
呆若木鸡王小柱
呆若木鸡王小柱:哈哈,终于浮出水面。我的一个在某四大行总行做产品的同学早就和我说过,很多理财产品都是庞氏骗局,领导的意思是,先做大,至于不断累积的风险,再说吧。这么看来,银行某种意义比保险公司奔放多了。

编辑言

是不是“庞氏骗局”暂且不论,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运作的不透明,却蕴藏着风险。
    本期策划:杜琰
    邮箱:money#staff.sina.com.cn(#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