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研究 > 正文
 

2006年银行新增贷款投向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6:52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摘要:2006年的信贷投向如何取舍成为各行思考的焦点。一些银行认为应加大能源行业信贷投放;一些银行认为应选择大企业、大项目;一些银行认为应该把目标客户锁定为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其实,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风险。贷款投向也不能一概而论,甚而刻舟求剑。从大的背景下分析所在行业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从小的
个体中考察具体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才是银行的标准。

  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中国

人民银行预定今年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2.5万亿元。对此,各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考察,以确定这些新增贷款到底应该投向谁?

  从行业上看,

能源行业是各家商业银行最为青睐的优质客户。最近几年国内的电力、煤炭等能源供给一直比较紧张,买方市场明显,价格持续上升,经营效益良好,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某市的调查,几家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有一半以上都投向了能源行业。一些基层商业银行的行长说:向能源行业发放贷款不仅安全保险,而且综合回报率高,产生的存款、中间业务等附加值收益都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因此,2006年这几家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能源行业营销贷款的力度,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保持贷款总量的持续增长。

  但是,能源行业也有着不小的行业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如政府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实施宏观调控;调高行业准入甚至运行门槛;强制关闭某类企业;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以致过剩等。以煤炭业为例,对地方批准设立的中小开采企业,甚至自批的企业,中央、省级政府就基于安全考虑,一纸令下,强行关闭。电力行业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受电力供应紧张驱使,2004年和2005年电力投资迅速增长。目前部分产能开始释放。预计2006年将有一大批火电及水电项目开始发电。新上项目的前景可想而知。2006年元月上旬,华东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开始出现过剩,一些电厂已经限时发电。

  从类型上看,在企业的类型选择上,银行总是以“大”为先。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大企业抗风险能力、技术含量高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在这种经营理念的驱使下,在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都把上市公司作为贷款营销的首选,因为上市公司大多是中国企业的大哥大、企业集团的最好代表。在经营体制上,实行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且受到股民的监督;在经营效益上,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政府高度扶植;在风险防范上,由于企业的规模大、实力强,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由此许多银行把一些上市公司作为新增贷款的营销对象,根据某市一家分行的调查预测,该行今年向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发放的贷款额度,将占到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以上。

  事实果真如此?与多数银行界人士的感觉相反,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要低于一般非上市企业,更低于多数民营企业。到2006年1月9日,沪深两市1378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25家预告了2005年度业绩,其中首亏114家,续亏67家,预减69家,扭亏为盈56家,预增102家。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仅预亏的上市公司已达181家,已经超过2004年174家亏损、2003年147家亏损的数字。从企业管理风险与道德风险看,上市公司也是高企难下。大股东占款、关联企业互保、财务造假、内部人控制等不规范甚至违规、违法行为更为不绝于缕。

  从项目上看,银行更青睐大项目、“好”项目。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项目贷款是黄金品种,它不仅有着时间长、稳定性高的特点,更有着利率高、贷款留存率高的属性,特别是一些大项目还有着各级政府特别关照和厚爱。多数商业银行认为大项目的贷款安全性也特别高,因此也不遗余力,尽量争取最大份额。除大项目外,一些有政府参与的公益性的城市建设项目也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追逐,认为这样的项目将来收息收贷都有保证,对于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保障资产质量,防范贷款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贷款自然也不是同枕无忧。其一,大项目的项目方一般处于强势地位,银行一般难以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监控。其二,项目方会以借款金额巨大、付息期限长、信贷风险低为由,极力压低贷款利率,从而使银行的综合收益率下降。其三,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项目建成后的市场状况难以预测,市场风险也极大。再加上管理层的变动、后期资金的补充等都因时间轴的拉长而充满变数,信贷风险更是深不可测。比起其它类贷款,政府参与的建设项目,特别是二级城市和县级城市的项目,受地方财力和更少监督的影响,贷款的可靠性更差,风险更大。

  综合来看,个人消费类贷款的风险可能要小一些,市场潜力也大一些。住房、汽车、助学等个人消费贷款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遭遇寒流,但商业银行拓展个人消费贷款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从我国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情况看,占主导地位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直保持良好信誉。与其他贷款品种比较,还是最好的优质品种。随着今年个人诚信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自然人各项不良信用都将记录在案,每个公民要想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必然加强自我约束。因此,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遇到的暂时困难不会退缩,只作相应的调整或加强责任管理,对像个人住房按揭等主导产品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个别人收入水平的变化,自然会造成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加大,但这应不是普遍现象。除非经济萧条、大面积失业。此类贷款的最大风险来自于

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一旦传言中的房地产泡沫破灭,购房者特别是那些投机者因为房产价值的受损,可能会拒绝继续还贷而把价格走低的房屋丢给银行。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