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研究 > 正文
 

2006农信社改革五大看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5:09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李晓美

  2006年,农信社改革已进入第3个年头,而今年农信社改革将仍然面临许多艰难之处。今后,农信社的改革之路该怎样走?

  回顾农信社改革历程,有两个日子特别具有历史意义: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亏损长达10年的中国农信社开始启动改革之旅。

  2004年8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见》,北京等21个省(区、市)纳入改革试点范围。至此,全国除西藏(没有农村信用社)、海南(省政府已报方案)外的29个省(区、市)都已组织开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信社在新的管理体制框架下,有25个省(区、市)选择组建省级联社;北京、上海在原市联社的基础上,改制为全市统一法人的农村

商业银行;天津市选择了市、区(县)两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截至目前,全国共组建银行类机构59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1家,农村合作银行44家,另有11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建;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325家,另有200家已批准筹建。

  然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个开始。下一步农信社改革将怎样深入?如何推进产权改革、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转换经营机制,新型的管理体制该如何完善等,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地横在改革者面前。

  看点之一:产权制度改革刚刚起步

  在改革试点方案规划中,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3至5年内大约要组建150家左右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有近1000家左右的县(市)要实行统一法人改造,而目前,农信社银行类机构的组建工作仅完成三分之一左右,统一法人改造工作仅完成五分之一左右。下一步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工作量仍很大。

  看点之二:新的管理框架期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到位,除天津、上海和北京外,其他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

  省联社已开始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探索解决。一是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怎样承担起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发挥好作用,做到既要管理服务好基层信用社,又不干预其正常业务经营,不依仗权力增加基层信用社的负担,既不越权又不缺位,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二是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省联社管理、监管部门监管、农信社自主管理,三者之间必然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应努力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应在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农信社健康发展和服务于“三农”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

  新的省联社管理体制的框架虽然初步建立,但省级政府如何承担起管理责任,信用社如何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做进一步探索。

  看点之三: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还需艰苦努力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在建立健全不同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划分各级联社、农信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职责,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增加“三会”透明度,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治理形式和组织制度。尤其要强化社员(股东)的股权意识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对高级管理层的制衡,弱化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行为。

  而目前,有些地区农信社的“三会”制度形同虚设,联社理事长权力至高无上,农村信用社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财务、信贷管理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财经纪律不够严格,案件频发。

  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个长期的任务,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将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看点之四: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输血”

  这次改革,国家给予了农信社包括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历史包袱,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输血”,单纯的“输血”也解决不了农信社的机制问题,而是要培育和恢复农信社的“造血”功能。即在给予农信社政策扶持的同时,激励和引导其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逐步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

  转换经营机制,首先是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贷款、投资管理责任制,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和岗位监督,推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内部稽核审计,推行全员竞争上岗用工制度,等等。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约束、奖惩的机制,使这些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并最终形成一种固化的良性的运作方式,促进农信社业务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根本改善。目前,对于已经落实了国家扶持政策的大多数农信社来说,怎样将工作重点转到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方面,是今后的改革工作重点。否则,只重争取央行票据,忽视转换经营机制建设,改革工作重“硬”轻“软”,改革扶持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将付诸东流,改革也可能前功尽弃。

  巩固改革成果、促进发展的关键在于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看点之五: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制约未来农信社发展的关键,是高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新的形式发展要求,加之专业人才的馈乏。加强农信社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农信社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人才队伍建设,对农信社可以说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这些问题既是目前农信社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涉及到农信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