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恶性竞争无异搬石砸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3:29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 |||||||||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信贷风险分析师 武玉梅) 摘要:现阶段商业银行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银行使出了浑身解数,尽量给客户以最大的“方便”。结果,个人按揭贷款的大量增加导致银行中长期流动性风险增大;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催生了专业贷款黑中介对银行贷款的侵蚀;信用卡市场的激烈竞争“纵容”了信用卡诈骗犯罪;大额贷款过度集中,造成企业负债和银行潜在风 在国内金融业逐渐开放的同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讲游戏规则进行恶性竞争,纷纷采取降低收费标准,放宽贷款审批等手段争抢客户,结果导致各种风险丛生,最终受害的还是银行自己。 银行中长期流动性风险增大 大多商业银行纷纷将贷款投放到被认为是优质资产的个人按揭贷款上,主要包括住房按揭和汽车贷款。各家银行施出各种招术来争夺这一业务,如实行优惠利率,降低首付比例等等。有的银行甚至给信贷员摊派指标,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有时连必要的审查步骤也省了。对于银行来说,个人按揭等中长期贷款增长比率的迅速提高,将会带来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也就是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和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资产,以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风险。具体表现就是银行资产结构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现金和国库券等不足以应付提款需要,又缺乏及时融入现金的手段和渠道。就目前而言,那些资产规模较小、资产种类较单一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面临流动性风险问题。如果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一旦危机爆发出现挤兑风潮,对银行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汽车贷款的这种风险已经开始暴露。据调查,目前各银行汽车贷款的不良率普遍超过10%,最高的甚至超过50%。这两年,国内车价不停下跌,车价跌幅累计甚至超过30%,很多新车的价格已经低于贷款余额,因此,客户不还贷现象屡屡发生,从而产生大量坏帐。这些坏账的产生正是前几年银行间恶性竞争大量“优惠”放款的结果。 虽然至今银行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房贷不良资产,但是在目前房地产业繁荣的表象背后,房贷金融风险已初见端倪。当前,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催热了国内居民房地产消费的超前需求,同时严重地滋生了房地产泡沫。在目前的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房贷的比例高达75%。按照国际经验,个人房贷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年至8年,中国个人房贷开始进入到风险暴露期。 “纵容”了信用卡诈骗犯罪 由于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激烈,致使各家银行为扩大市场,尽量在办卡环节上给客户以最大的“方便”,仅在形式上审核办卡人的身份,社会上“假人真卡”的信用卡诈骗案不断增多。诈骗者利用捡到、借到甚至伪造的身份证,在银行办好几张信用卡,因为每次所用的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均不同,银行不详细审核就察觉不到。有的诈骗者掌握了银行的漏洞,他们知道银行工作人员在1小时内会拨打办卡人留下的电话,进行身份核实,于是,他们堂而皇之地留下某个公用电话号码,然后在电话亭边等待银行方面的“核实”。就这样骗到信用卡后再进行恶意透支,银行损失严重。 当然,法律可以打击猖狂的信用卡诈骗犯罪。但银行为争夺信用卡市场,一味进行恶性竞争,无异于引狼入室,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银行业。 大额信贷“光环”的背后潜在风险令人担忧 为了争夺优质大客户,银行对企业的大额贷款授信额度逐渐增大。商业银行都争着把贷款发放给某些行业的个别大企业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由于大额贷款向少数企业集中,造成企业负债大幅度增加。从张家界监管分局调查的20家大额贷款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看,旅游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左右,最高达7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在70%左右,最高达92%;水电开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此外,关联企业共同贷款、一家企业“一物”多押多头融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银行贷款被捆绑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之中,难以控制和清偿。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风险,银行信贷资产很难保全。 催生专业贷款黑中介 侵蚀银行贷款 银行间的恶性竞争还催生了以造假骗取银行贷款、非法获取手续费为目的一种专业贷款的组织,它们往往以“无抵押、无担保”为幌子通过各种手段侵蚀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向贷款人收取高额手续费以赚取利润。这些专业贷款公司一般是些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或者商务咨询公司,因为他们可以把各笔贷款积少成多,每个月或每年的贷款数量较大,所以银行愿意和这一稳定的客户打交道。但是在庞大的专业贷款公司中,鱼龙混杂,出现了一些以造假骗取银行贷款、非法获取手续费为目的黑中介。这些中介公司事先都会告诉客户的办理条件如何优越,接着会让客户提供假证件、交手续费,如果最后贷不到款,中介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手续费。这时,消费者由于提供的是假证件,往往有苦说不出。而那些侥幸帮助消费者贷到款的中介公司,则把风险毫不客气地甩给了银行。为了收取更高的费用,有的中介公司还实行“垫资还款”,即通过他们的一番手续,拉“东”补“西”,为贷款人获得更多资金。一旦贷款发生问题,则由贷款人和银行直接交涉,他们不再负责任。 一边是贷款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害,另一边是银行资产不断被侵蚀,这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讲游戏规则,恶性竞争造成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给一些中介公司造成了可乘之机,最终受害的是贷款人和银行。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