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细节决定成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02:01 第一财经日报

  新华社记者 顾钱江 徐兴堂

  中国光大银行在广东的一个支行副行长因采用虚假手段向银行骗贷9500万元东窗事发,于本月7日在广州市中院出庭受审。这是中国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最新一起暴露出来的违法大案。

  当下,被称为“背水一战”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呈现出两幅似乎相互矛盾的图景:一方面,是改革在整体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获得高层领导人肯定;另一方面,却是微观层面上大案要案频现,引起人们对改革成效的质疑。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这两幅图景都是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真实描述,即改革在沿着正确的大方向迈进,但是,在执行中却要面对大量具体而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所谓“魔鬼在细节中”。

  年初以来,中行、建行、农行曝光了多起基层机构发生的大案要案。建行董事长张恩照则因“个人原因”辞职,引起海内外的纷纷揣测。

  “出现这些案件,并不能否定银行改革的方向和取得的成效,更不是‘灭顶之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说,这些案件基本上是前些年发生的,是在深化银行改革、加强监管的过程中,对历史问题的一种揭示。他还表示,案件的曝光也表明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在增强,“而‘透明’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欢迎的事情”。

  李扬指出,这些案件的发生有助于找出银行改革“细节中的魔鬼”。毫无疑问,人们会因此进一步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发现薄弱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说过,“最好的改革时机总是在有丑闻出现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正在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人们注意到,银行大案要案曝光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行成立了内部控制专家小组,改进问责制,并展开“拉网式”大检查;建行在强化内控机制、防范案件方面启动了三项改革举措;银监会迅速出台了关于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要求。

  专家们普遍认为,大案要案频发不仅反映出国有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也反映出外部监管、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后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相比,此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中国金融监管的一大问题是静态化、事后化,强调行政审批和管制,缺少动态的、预警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市场化处理方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认为,银行不断出事,也说明简单地拷贝国外经验、自上而下地灌输式改革是不行的,改革必须要适应中国国情,必须要建立“动力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实现自下而上的有效创新。

  根据计划,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将分“三步走”,即财务重组、公司治理改革、资本市场上市。目前,改革正处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积极准备上市的攻坚阶段。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一年多来,两家试点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初步实现“形似”,“但是,从‘形似’到‘神似’还将有一个漫长过程,特别是最近连续发生在试点银行的案件,更说明了‘神似’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已经初具大模样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大量具体而微观的制度建立、创新和完善环节,此时频频曝光的案件恰恰从反面揭示了着力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银行改革已进入“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阶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