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首页_银行研究 >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 正文
 

利率市场化: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对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易宪容

  2月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下称《报告》),同时,2月2日,美联储也宣布调升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四分之一厘。两件事情看起来很巧合,其实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其内在必然联系。即国际金融市场进入加息周期之后,中国与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轴心,如何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保证各自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报告的解读

  这次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以来的第六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2.50%。美联储的再次升息看上去是为了吸引世界金融市场上的短期资本回流,收缩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仍占65%,各国必然会密切关注美国的利率走向,以此来调整本国货币政策和投资方向。特别是中国,更是如此。可以说,央行最近出台的《报告》,基本是在美国利率变化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从《报告》的基本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回顾了国内近年来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利率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在渐进改革中不断地朝市场化迈进;二是2004年10月29日,央行在加息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后,市场有什么反应;三是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利率市场未来的发展。

  尽管整个《报告》的篇幅主要围绕着第一部分进行,但整个《报告》应该是以第二部分内容为核心,或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历史展开,或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未来展望。因为,2004年10月29日央行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将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正如我多次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通过这个政策可以测试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及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程度。

  该《报告》就2004年第四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作了一个数据上的整理与分析。从相关的数据表明,各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采取一种相当渐进化的方式。如在2004年第四季度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中,尽管贷款利率的放开比重有所上升,但上升的比重不是太大。如按照基准利率贷款的比重下降到25%左右,比上季度仅下降5%左右。贷款实行浮动利率占75%,但并不是仅仅利率上浮,而是利率上浮与利率下浮两者都上升了2个多百分点。利率上浮区间分布有所扩大,如在基准利率2倍以上区间内,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近3%。

  这次利率上浮变化最大是国有独资银行,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增加近9%,这说明国有银行开始涉入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还有,上浮利率贷款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较高,而下浮贷款主要对象是大型企业,这说明金融机构开始根据企业的信用、风险、行业周期等因素来确定企业贷款价格高低。这既有利于形成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格局,也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找到一条有效之途径。

  风险定价金融市场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知道,内地金融市场最大问题在于金融产品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价。现代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风险进行定价,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都是如此。银行从事存款业务,就是民众购买银行的风险。在银行为国家担保、银行完全同质性的情况下,银行风险既无差异也不要民众来承担,因此民众到银行存款也就不需要有选择性,选择哪一家银行的信用、服务等都一样。但是,当银行利率市场化时,不仅民众要考虑银行的风险与服务,而且银行也得注重其负债管理,以便减少其成本。

  当银行进行贷款时,就是银行购买企业的风险。当利率完全管制时,银行既不要识别这种企业风险,也不需要用差别性定价把企业的风险分隔开,银行的不良贷款也由此产生。这次贷款利率基本上放开,就是要求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定价。尽管这次利率放开不是完全的,特别是存款方面,但是贷款方面与完全放开只隔一步之遥了。

  《报告》为什么会把这次利率政策调整看得这样重要?就在于要看看利率政策调整后银行是如何反应的、市场是如何反应的,央行就可能根据这些反应来修订现行的政策,以引导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走势。因此,在《报告》的未来展望中,把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放在首位。正如《报告》所表明的那样,从现代市场对这次利率政策反应来看,利率市场化之路可能会比人们预想的要走得快一些。只要各类金融机构以收益和风险成本相对称原则为基础,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和经济、技术实力,参照完善内部定价和管理核算体系,逐步地提高利率定价能力,那么国内利率市场化就有形成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把《报告》中强调市场对这次利率政策的反应放在最为核心内容上,道理就是如此。

  既然利率市场化不是一个遥远的东西,那么利率的放开也就意味着国内利率会自然进入一个上升的通道。因为只要利率一放开,管制下利率自然会向市场化利率靠拢。利率市场化也自然要求政府不再以政策的方式向某个部门输送利益,比如管住存款利率、扩大存贷款利差就是向银行输送利益。同时,《报告》也向市场透露出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即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次利率政策调整,并非仅是利率上升0.27个百分点,而是对那些资信差、风险高的企业来说,其信贷成本可能会快速上升。对此,不知这类企业准备好了吗?

  还有,贷款利率走向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如何办,国内利率如何来反映国际金融利率的变化,这些问题都在《报告》中露出了端倪。希望民众与企业对此有更多的关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利率市场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