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应检讨对客户的风险提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03:59 21世纪经济报道
针对“利财通”投资产品系列1遭遇60%以上的浮动亏损事件,东亚银行近日向媒体解释了产品发售的过程和亏损的原因。 利财通1期由东亚银行于2007年9月10日—9月27日在全国发售,主票据与复星国际(0656.HK)、大唐发电 (0991.HK)、中国人寿(2628.HK)、招商银行(3968.HK)等四只一篮子港股表现挂钩。 2月26日,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龚耀明表示,东亚银行在去年推出利财通非保本理财产品有两个背景。其一,在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市场经历了A股大牛市,投资者对投资环境非常乐观,对投资回报的期望水涨船高。不过,当时外资行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保本理财,这一方面是出于谨慎,另一方面是外资行受限于外汇管理相关规定,不能出售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一旦有亏损,就要把资金汇出给海外对手,但目前资本项下人民币不能自由流通。 其二,2007年年中,中国银监会放开QDII投资渠道,允许投资香港市场。外资行就可以通过QDII渠道设计非保本理财产品,风险较高的非保本产品应运而生。2007年9月,东亚利财通开始发售。 在追逐高收益的市场氛围中,QDII掀起热潮。譬如,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在发行首日获得投资者热捧,吸引认购资金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高收益是双刃剑,必然意味着高风险。但在狂热的市场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银行都很容易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对风险熟视无睹。“利财通”在去年9月产品设计完毕,但直到10月才开始建仓,正是这近一个月时间,港股市场发生了“过山车”式的变化。 “如果是9月产品设计完马上建仓,风险也不存在这么高。”龚耀明说。中间耽搁的时间较长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按照当时的规定,银行发售产品前必须先到银监会报备,二是产品发售需要时间,整个过程消耗了大半个月,形势陡变。 受挫的投资者抨击东亚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存在问题,龚耀明认为,非保本产品是卖出期权的结构,在产品结构设计上并无问题,而是在建仓时间上需要慎重。他打个比方说,正如游泳有利于健康,但在冰冻天气很可能就会受伤一样,银行必须控制好投资主题和进场时间。 他强调,在投行、银行和客户之间,银行扮演的是中介角色,它的收益主要是收取中间费用,产品启动后的表现与银行的利润并没有挂钩。投资者要相信监管制度,相信游戏规则。除非个别情况,投行和银行不会刻意坑蒙客户,因为他们也需要考虑到对银行品牌的长期影响。 但他坦陈,最近银行的理财产品频频发生投诉事件,一方面是投资者必须建立风险意识,投资不是免费午餐。而另一方面银行也应该检讨与客户的沟通。尽管在合规程序上银行都已经尽职,但客户点头不表示客户真的了解了风险并愿意承担风险。因此,银行在销售程序上,对风险提示可以做得更加细致透彻,要切实做好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而不能迎合市场。 除了东亚银行,此次港股回调及次贷冲击波,令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均深陷“泥潭”。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报告,2008年1月份,大部分的QDII产品净值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次级债危机影响导致的全球股市震荡与下挫。截至1月末,招商银行的四款QDII产品所挂钩的基金表现下降尤为明显,跌幅均已接近20%。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