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用另一只眼看银行业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7:53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刘颖 孟群舒)金融创新有没有负面效应?“高精尖”的金融创新是否适合中国?昨天在沪举行的第二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上,银行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提出不少“另类思考”。

  “我们在鼓励金融创新时,也要对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有效防范。”论坛主题演讲者之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主任如是说。他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之所以从金融领域最后扩散到整个国际社会,与美国在金融创新中盲目的扩大化有关。

  具体来说,本来一家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后,给一些信贷条件不达标或者说稍微欠缺的购房者发放贷款。在此背景下,如果没有发行次级债这个对外转嫁风险的金融工具,那么银行发放给这些贷款者的数量也很难变得那么庞大。但是有了转嫁风险的工具后,很多贷款机构一方面不断扩大贷款数量,另一方面又拼命扩大金融产品的数量,发行次级债,将风险对外转嫁。结果使得整个效益在放大,形成“绑架效应”,以至于出现问题后风险也迅速被放大到整个国际社会。

  郭田勇认为,在倡导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同时,要与银行业的审慎经营结合,并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监管体系。如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是银行信贷降低标准,但结果却是债券市场发生危机———横跨银行业和金融市场两个领域。目前,银行业和发债的市场监管是由不同监管机构负责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在中国市场上角逐,创新也是中外银行关注的焦点。不过,目前中国市场的创新需求并非来自“高精尖”的产品,而是最基本的需求。浦发银行风险政策管理部总经理赵先信告诉记者:“金融创新并不一定是境外那些复杂的结构性产品、金融工程和衍生产品,国内企业有外汇避险需求,百姓有保值增值的需求。”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