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吴晓求:中外资银行合作大于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1:07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张胜男

  “总体上,目前外资银行市场占有率较小,不存在开放过度的问题,依然是开放不足,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吴晓求在《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08年度)》中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局面,二者之间明显的资源互补效应有助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功能转型。外资银行需要中资银行的国内网络资源和人民币资金优势,中资银行则需要外资银行的国际网络资源和外汇资金优势。由此决定了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是在符合规则基础上的有序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合作。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合作,加快了业务创新和产品开发,有利于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衍生品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等。除新型业务外,中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领域也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比如在银团贷款中发挥各自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人民币业务清算中充分利用中资银行网络弥补外资银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外资银行对优质客户和中间业务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在金融客户云集、服务需求最多的沿海大城市,竞争的结果将会重新划分中外资银行的市场格局。

  内资银行 志在构建全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发行上市,正在快速推进功能转型和结构演进,逐步提高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中国资本市场的爆炸性增长,促进了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的多元化,而金融机构为主推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基金销售业务也改变了其产品和服务单一的局面。同时国民财富增长效应将有力地推动金融机构的功能转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并加快金融机构的结构演进。

  吴晓求将内资银行功能转型和结构演进的目标归结为“构建全球竞争力”,而从中国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看,竞争力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在持续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家》2006年1000家大银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E)22.7%,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税前利润合计6451亿美元,而2006年底中国完成股改上市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仅为14%左右,资产规模虽然不小,但盈利能力不强。

  要构建全球竞争力,就要以国际银行先进标准为目标,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利用国际产业链整合的良机,在做大的同时做强,并适时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并购重组,介入与我国有战略资源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竞争,在竞争中构建“大而强”的跨国金融集团。

  但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功能转型的程度,受制于资本项目管制和人民币非自由兑换,这些因素限制了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风险管理能力。同时,由于分业经营格局的现状,中国金融机构的结构演进依然存在制度障碍和监管交叉,这将影响结构演进的进程。

  外资银行 在华份额增长迅速

  中国按照加入WTO的承诺,已经全面放宽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地域和业务范围,来华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和投资参股的外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9月底,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283家营业性机构,27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20家中资银行;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金融机构在华设立30家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15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

  总体上,外资银行在华市场份额依然较小,对外开放程度还有继续提高的余地。入世近六年来,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外资银行)的平均水平,但资产总额的占比依然不大。2007年10月,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在全国的占比达到入世六年来的最高2.24%。

  2007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的本外币合计资产总额达到1539亿美元,各项贷款888亿美元,存款508亿美元,相对2001年年末,资产总额增长了3.4倍,贷款增长了4.7倍,存款增长了7.5倍。虽然外资银行的贷款对象和存款来源仍以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但是面向中资机构的业务拓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且有加速增长趋势,外资银行在华业务战略已经开始从追随客户逐步向发展本地客户转型。

  同时,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走低,由于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及时的拨备政策,从2001年末的7.9%持续下降到2007年10月末的0.6%,资产质量优异。但外资银行存贷比偏高,潜在流动性风险突出,这与网点少,资金来源单一有直接关系。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