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谨防职位通货膨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 08:00 解放日报

  随着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抢夺中国市场。外资银行不断地开分行、扩大业务量,引起了对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但专家提醒,即使在人才缺口明显的现状下,人才培养也不能“拔苗助长”,应防止“职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人才贬值。

  业务激增“抢”人才

  银行市场开放后,外资银行经营网点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不少外资银行都想在最短时间内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增设分行。据英国渣打银行上海方面透露,未来1年半渣打在中国的网点数目计划翻番,达到44家以上,初步预计大规模招揽人才达数百人。同时,法国巴黎银行上海方面也表示,随着业务的增长,到2008年其在中国内地的工作人员将增长50%以上;汇丰计划今明两年在内地招纳1000名左右员工。

  银行机构的不断扩充,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金融人才成为烫手的“香饽饽”。像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新一批外资银行,在锁定中资银行人才的同时,也将视线瞄准了先期进入本土市场的汇丰、花旗等老“字”号的外资银行。他们不惜重金聘请猎头,长期与目标人选接触,最后重金“挖”人,有的甚至开出高价:在跳槽第一个月就可获得十几万美元的奖金。银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跳槽后,年收入随之水涨船高,一般跳槽人员薪水涨幅在20%—40%,高的甚至可以达到50%。据了解,一般外资银行总经理年薪在15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中高层管理者年收入在50万元至80万元之间。

  将一些人“拔苗助长”

  在职位快速增加的同时,合适的人才缺口却愈加明显。据某猎头公司透露,外资银行招聘的中层人员一般要求具有4—6年的从业经验,而高层需达到8—12年;海外背景并没有受到额外的重视,除了一张洋文凭之外,还要有真正的实力才会受到青睐。而中资银行的一些人才,尽管工作年限够了,但由于缺乏对国际管理模式,或是国际金融法规的熟悉掌握,往往不能满足外资银行的需求。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外资银行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只能勉强将一些人才“拔苗助长”,破格提拔。于是,便产生了奇怪的现象: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国外可能要10年才能做到经理的职位,但在国内也许4年就可以。这就造成了专业度不够,人才价值贬值的局面,也就是“职位通货膨胀”。即使一些优秀且升职愿望较高的员工,被送到欧美发达市场锻炼之后,也会意识到自己和高级银行人才还有很大差距。

  有关专家认为,这样一来,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人力成本,更不利于长远发展;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如果不能提供真正符合职位需求的业绩,银行得不到预期的投入产出比,个人的职位也会难保。

  提升个人实力是关键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的银行业来说,不能仅把招到人作为目标,而应该有一个长期培养计划。像汇丰银行有个“银行家培训计划”,对优秀的受训员工予以承诺:如果自身的能力能证明,将提供走上未来管理岗位的机会。原来这个计划,每年只有两三个人,而今年的“升职希望圈”范围大了很多,培训人数一下激增到几十个人。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必须时刻注意自我提高,比如管理层可以去念MBA,而职员需要多了解行业和市场知识,多考统计师、风险控制师、会计师等证书。另外,还应放弃短期升职的想法,或是通过跳槽短期提高职位的浮躁想法,踏实地工作学习,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本报记者 李蕾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