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国子行为中行海外战略布下重要一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0:41 金融时报
主持人:记者 李岚 嘉宾:中国银行副行长 张燕玲 比首相府唐宁街10号还要气派的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MANSIONHOUSE(大厦之屋),每年都会举办有着隆重传统仪式的“正式宴会”。伦敦时间11月20日,富丽堂皇的大厦之屋迎来了历史上首次为中国企业举行的盛典。 大约一周前,大厦之屋的主人、伦敦金融城第680任市长罗永成,听说中国银行英国子银行准备举办开业庆典酒会,便向他们发出了盛情邀请。 当身着中式旗袍的中国银行副行长、英国子银行董事长张燕玲女士走进大厦时,受到热烈欢迎。 事实上,自今年4月中行向英国金融监管局(FSA)提出设立子银行的申请到顺利获批,再到破例允许其原有的伦敦分行与新成立的子银行并存12年,这一切都是源自看中了中国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银行实力和信誉的高度认同。 2007年10月15日,中行伦敦子行正式对外营业,这意味着中行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监管文化。更重要的是,这还相当于拿到了欧洲的通行证。今后,若再建立分支机构则无需资本金。 那么,中行的海外战略究竟如何布局?而在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浪潮迭起的当今,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商业银行,近百年海外市场的拼杀经历,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近日,记者与张燕玲女士就此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分”与“子” 主持人:作为中国银行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中行伦敦分行已有78年历史。为什么现在要开办子银行?是为了适应欧盟成员国在银行领域推行的“单一银行执照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还是出于中行自身的考虑? 张燕玲:应该说,在英设立子行,即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既是融入当地监管文化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行在欧洲区域战略布局的需要。我们知道,英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欧洲是中国银行海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英国设立子行,取得的是全面银行执照,不仅可以全面开展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也为今后在英国和欧洲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英国子行设立后,将与伦敦分行并行运营,业务各有侧重。伦敦分行主要从事批发业务;英国子行的注册资本金为2亿英镑,将全面从事个人金融和公司金融业务,其中,零售业务方面将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加大银行卡、理财、消费信贷等业务的拓展,目标客户包括当地中、高端客户及华人、留学生等群体。 在授信管理方面,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守单一客户授信比例的监管要求,子行和分行自身也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大型客户、大型项目的融资,我行可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在集团内统筹安排。 最近,我们还将正式成立欧洲银团贷款中心,通过集团统筹,以伦敦为基地,欧洲各机构以及海内外机构有机联动,在确保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 主持人:与分行相比,作为独立法人,子行显然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方面,伦敦子行是否进行了相应调整?同时,明年起,欧洲将开始率先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这是否会对新成立的子行构成挑战? 张燕玲:是的,我们非常重视英国子行的管理,并已建立了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目前,子行董事会成员包括母行派出的两名非执行董事、三名执行董事以及来自英国当地的两名独立董事,其中一人来自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RBS,我本人任董事长。管理层成员则包括执行总裁、公司业务总监、个金业务总监、风险总监及营运总监。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成员均是金融从业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与此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的确,根据各地监管机构制定的时间表,中行将有部分海外机构早于国内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中就包括英国子行。这将为集团整体提供宝贵的经验,并进一步提高我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此,集团总部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领导中行集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目前,伦敦分行和英国子行实施巴塞尔新协议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并得到监管当局的积极评价。 布局海外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四大国有银行中,中行的海外业务实力最强。请问,现在海外机构对中行整个利润的贡献度有多大?另外,此次英国子行的成立,是否表明,未来中行将继续推行海外扩张战略?这一战略包括哪些具体计划? 张燕玲:中行海外机构对集团净利润的贡献度接近40%,利润构成不仅来自商业银行,近几年投行、保险和投资业务均有超常规发展。如果按照华尔街15%收益来自海外即为国际化银行的标准,中行已经是典型的国际化大银行了。 按照中行的战略目标,即建成国际一流银行,未来,我们必须在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本土市场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发挥领先国内同业的全球网络和海外业务优势,巩固和提高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和回报水平。 为不断巩固和提高中国银行国际化水平,去年,我们制定了更为清晰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地动态调整和细化全球发展的重点市场、重点客户和重点业务。 在具体措施上,概括地说就是:区分地区、客户和产品,适度调整风险偏好,实现资本、收益、风险的合理匹配和动态平衡;动态调整各海外机构主流业务及业务结构,加快战略转型;改进海外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加强海内外业务联动,加快海外业务创新,并适当加大对海外机构的投入,增强资本实力。 主持人:现在,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要么并购,要么到海外设点。在您看来,中行未来的海外战略更倾向哪种方式? 张燕玲:其实,作为发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并购还是设点,其前提条件都是要与总体战略相一致,形成优势互补。 就中国银行而言,海外业务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就是业务平台和结构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还有保险、租赁、投资等多元化业务平台和收益。其中,投资银行业务除了香港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之外,我们在伦敦、纽约、新加坡和内地等许多重要市场均有机构和业务;同时,还在韩国、印尼、越南、加拿大、巴西、俄罗斯、英国、荷兰等国已经或正在加快机构拓展和延伸。 今年,我们对新加坡航空租赁公司的成功收购,不仅有效融合、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而且使中银集团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再次走在了国内同业的前面。不过,并购是无法计划的,要有合适的条件、时机和对象,需要抓住机遇。 扩张需谨慎 主持人:近年来,国内银行业纷纷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掀起了海外扩张的浪潮。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扩张的必要性?而依中行的经验,怎样的扩张策略才是适合的? 张燕玲:现在,我国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的广度、深度及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特别是股份制改革以后,中资银行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风险管理不断加强。这些都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不过,“走出去”是把双刃剑。现在,国际投资者评价一个银行优劣的标准主要看能否稳健发展。因此,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并且要坚持商业原则,高度重视投资回报,要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观条件有机契合。 根据近年来全球金融发展和融合的趋势,市场的特点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对国际市场人才和资金的引进,其中一个典型的特点是资本的逐利性,即外资进入中资金融机构无一例外地都要求很高的投资回报;而“你中有我”,就是我们“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同样要遵循商业性原则,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必须以投资回报的高效益作为第一目标,资源在全球的配置必须要算好账。 对中行来说,中国是贸易大国,中行的主流业务就是国际结算,结算量去年已达到8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可见,中行不“走出去”是不行的。 有句话叫做:“战术上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战略上的失误是不可饶恕的。”因此,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首先要想清楚,要立足长远发展,安全第一。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