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综合经营: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0:12 金融时报

  记者 柳立

  本期做客嘉宾: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 朱小黄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飞跃发展之际,在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之时,探讨综合经营,探讨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天,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朱小黄做客《首席观点》,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提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综合经营将带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双赢。

  ☆ 美欧与中国经验的殊途同归

  记者:银行业综合经营这一课题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演绎,从美欧发达国家到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从上世纪30年代的海外到今天的中国,始终都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热点,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发展过程。

  朱小黄:好的。先说说国际范围的情况。19世纪中期,德国、美国等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全能银行,即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银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美英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出于控制系统性风险的目的,采取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相分离的金融体制,将以证券业务为核心的投资银行和以存贷业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截然分开。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在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削弱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90年代之后,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法律和政策上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又再度回归综合经营,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又一次融合在一起。1998年英国率先进行了“大爆炸”式金融改革,出台了《金融服务法》,允许银行从事证券及其他投资等;1999年美国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金融自由化和综合化经营的新时代;而德国银行业始终秉承综合化经营,其特有的“全能银行”模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独树一帜。

  可以看出,从综合经营到分业经营,是出于治乱和防范风险,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则缘于竞争和发展。

  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之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导致银行缺少竞争和发展动力。因此,80年代末中国的银行开始探索综合经营,之后没过几年就出现了众所周知的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的混乱,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在1995年又不得不再次转向分业经营并直到现在。事实上,尽管1995年以后推行金融分业经营,但近几年许多金融机构探索综合经营的实践已经不言而喻地表明,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而是正在又一次向综合经营大步迈进。

  可以看出,中国的综合经营到分业经营,同样是出于治乱和风险防范,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同样始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 建行投行业务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建行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了发展和竞争,也在不停地探索综合经营之路,请您谈谈建行在这方面的历史和经验教训。

  朱小黄:建设银行发展投资银行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综合经营历程的缩影。我们把建行探索综合经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5年左右。1980年国务院提出了“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之后,在人民银行的政策支持下,包括建行在内的各家银行都以全资和参股形式开办了大量信托机构,开始经营各类信托业务。1981年国务院批准建行成立了中国投资银行;1986年,建行成立了中国投资咨询公司;1987年,建行成立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1989年,建行与其他境内外机构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租赁公司——友联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不过,这些积极的做法并没有带给建行真正的发展壮大,而是和当时的其他银行一样,出现了无序扩张和经营混乱的状况,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建行,甚至还拥有小煤矿、小商店。当然,建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在综合经营的历史进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的商业银行包括建设银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之初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组织机构、资金供给、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都为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1995年开始到2003年可以说是第二个阶段。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政府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和分业经营的明确,建行和其他银行一样,开始清理非商业银行业务,逐步与信托、证券、保险、实业等脱钩,走上了治理混乱和回归商业银行之路,明确提出了“一心一意办银行”的口号。前面提到的机构,也逐步与建行脱钩和分离。但即使这样,我们仍没有停止对综合经营的努力探索。1995年,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了境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真正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另外建行内部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有序地进行探索,1997年建行在国际业务部内设立了商人银行处,除集中力量从事项目融资业务外,还把业务拓展到投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境外上市财务顾问等其他领域。2001年2月,建行机构改革撤销了国际业务部,但将财务顾问业务职能保留并移入中间业务部。当年11月,建行在中间业务部成立了财务顾问处。2002年3月,建行成为境内首家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品种包括投融资顾问、改制上市顾问、并购顾问、债券及票据发行顾问、资产重组顾问、资产管理顾问、债务管理顾问、企业诊断及其他等。在2003年初的机构改革中,为了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建行还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直接负责财务顾问、委托贷款、交易资金托管、工程造价咨询等产品经营。

  当然,从这一阶段开始,建行在一定范围内努力拓展投行业务已经完全不同于第一阶段,开始走向理性发展的轨道。

  第三个阶段就是股改上市以来,建行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创造环境、争取条件,为使建行能够发展壮大、迈进先进银行之列,提高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积极探索综合经营。

  从我们切身的感受来说,建行之所以反反复复不停地探索综合经营,同样是为了发展和竞争,而其间无论是整顿清理还是机构撤销,同样是为了风险控制。这一历程让我们更有理由坚定了一个信念,建设银行作为一个大型商业银行,要想在资本市场日益发达的中国和世界经济中不断地发展和竞争,绝对离不开投资银行业务。

  ☆找准发展方向确定战略目标

  记者:商业银行在发展方向上究竟应该如何定位?银行在重组、改制、上市都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

  朱小黄:我认为应当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科学的战略,选定合理的目标,然后坚定地向前发展。这样的改革才算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有目前主流的综合性的银行集团,例如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等都是如此,但也有一些纯粹的商业银行。在这个定位问题上,建行的战略已经很明确,并且我们也认为很科学,就是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银行。我们认为,投行业务和综合经营是具有品牌属性的大银行业务,对于类似建设银行这样有着网络、渠道、客户、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的大型商业银行,在经过重组改制之后,公司治理逐渐完善,经营机制日益健全、风控能力明显增强,各方面条件都已经能够满足综合经营的要求,因此,发展成为业务广泛、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全面、风险可控的大型金融集团是一种趋势,也是必然。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实力与国际先进大型银行集团相竞争和抗衡。

  建行在重组改制以来,一直在积极践行综合经营的战略思想,力图通过综合经营战略的实施,改变建设银行的发展方式,优化收入结构,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两年来,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自身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去年9月,我们又一次下定决心,在总行重新恢复组建了投资银行部,专门负责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我们的短期融资券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累计承销金额排名市场第一,我们的理财产品不断创新,获得了很好的市场评价。这些都是建行探索综合经营的积极表现。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在基金、保险、金融租赁、信托乃至证券和投资等其他非商业银行的金融领域积极拓展,做大做强,向着综合性的金融集团迈进,这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愿做综合经营的先行者

  记者:身为首席风险官,您如何看待综合经营的风险?

  朱小黄:综合经营存在着风险这是肯定的。但建行会小心谨慎、大胆探索,努力从风险经营中获取收益。综合经营是一种机遇,我们乐观地判断它带来的将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双赢。

  面对风险的挑战,我们需要妥善处理好商业银行主体业务与投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设计,以防重蹈覆辙;需要妥善安排好主体业务与投行业务所承担的风险敞口总量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由于投行业务是资本与信用之间的桥梁,具有放大信用的功能,从经济周期和系统性风险的角度也需要密切关注,守住一定的边界。

  这种乐观的判断有以下几点依据:

  一是看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投资银行发展的基础。目前的中国,股票市场很大程度上被看做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代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加速发展已经是不争事实,当然,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指数的上涨,更是股票市场制度的完善。党的十七大已确定的方针是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随着公司债券的启动,其他资本产品会陆续出台,这将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和繁荣。

  二是看个人收入。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居民财富快速增加,个人越来越富有,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于投资理财金融服务需求的日趋旺盛,这种可预见的趋势已经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所验证。传统存款账户的减少转为财富管理账户的增加,将是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无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看企业经营。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企业的利润和效益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给企业提供了很多重组、并购、上市、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企业发展越快,规模越大,这种需求将越丰富,投资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机会就越多。

  四是看监管政策。国家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必将越来越完善,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已经是人所共知。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充分显示了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今年以来,信托业的政策出台,最近QDII政策的出台、下一步股指期货的推出,都显而易见地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合理。虽然目前对于混业经营仍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但事实上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限制正在放松。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银行综合经营已风生水起,商业银行做好准备,抓住机遇,自身会壮大,客户会受益,市场会繁荣。分享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的繁荣,实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双赢,是建设银行的战略选择。我们也相信,这同样是中国金融和所有大型商业银行共同的战略选择。

  朱小黄 经济学博士,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与内控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基本建设法律问题》、《固定资产投资法概论》、《经济法新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昨日随想》、《岭南札记》等专著和文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