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变化中的银企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1:1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万敏

  2007年正走入尾声,各种各样的颁奖活动将初冬的冷天气捂暖了不少,各家银行也收获了不少奖项,从理财产品到商业模式,统统被人夸了一个遍。但上周一个银行业的评选活动,与以往由专家或者市场调查数据说了算不同,奖项却是由中国的企业CFO们评选出来的最受信赖银行。颁奖典礼的主持人一语道破,这恐怕是第一个由乙方给甲方颁奖的奖项吧?

  因此,在和银行打交道时经常处于弱势的企业,在这次的圆桌会议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权,对国内银行的要求近乎恳切。

  某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代表谈道,“我们在香港上市,我们融的资都是外国银行给的钱,为什么中国银行不能给中国企业融资呢?我们已经在海外融了几亿美金,但是没有一分钱是我们中资银行的。”言谈之间,流露出对国内银行的恨铁不成钢,他希望中国的企业和银行能够更紧密的抱团发展,尤其是银行对民营企业和国企的差别待遇应尽快改变。而另外一位年轻的企业代表,对银行的形容几乎博得了会场的掌声。他说,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的时候,实际上也是走向高风险的时候,银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真的风险出现的时候,出现严重滑坡的时候,银行也起到了落井下石的功能。

  一方面是融资,一方面是服务。银行应该能对企业做到的两个方面,却正是被现场的企业代表质疑最多的地方。而几位到场的银行公司业务部经理,回答的底气明显较弱,但态度绝对端正,“银行和企业永远是合作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企业永远是我们银行的上帝。”

  “上帝”们对银行亦不全是苛责,也有对银行业的担忧。某企业代表认为,社会资本流入企业的渠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后他列举了IPO、私幕基金、企业债券等十个渠道,并认为,在这些新因素的挤兑之下,如果银行继续无所作为,将只能被边缘化,结果就是老业务开展不了,新的业务展开不动。而银行的风险正是国家的风险,有关监管部门应对银行的发展更加关心。

  在业务创新方面,另一企业代表举例说明,他们与之合作的某外资行设立了管理信息部,并有针对该企业所属行业的研究部门,曾成功的给国外一家同行和该企业牵线合作。双方企业合作得非常开心,而银行也收到合理的回报。本土银行的信息更多,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也可以创造财富,也是创新。

  在企业代表们的发言中,常常会不自觉的提及他们与外资银行合作的愉快,并与中国的银行业进行对比。年度最受中国CFO信赖的银行中,一家国有商行,一家股份制银行,一家外资行的入选可谓平分秋色。但事实说明,国内银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迎头赶上。

  主持嘉宾客观的总结,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大多数企业的对外融资还得依靠银行,所以银行如何进行贷款,如何服务非常重要。对于银行来说,在中间业务还未真正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只有优化贷款结构,与企业共存,才能有收入。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实际还是一个服务的关系,企业是银行的客户,所以需要增加服务,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从总的来说建立担保体系,建立抵押体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

中国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今天,银企关系也许正在发生变化,或者说,至少多数人都在期待着这种变化。而银行和企业,不论谁是甲方、谁是乙方,大家都希望合作能多于博弈,理解万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