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间债市推出远期利率协议正当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02:24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作为一种典型的利率衍生产品,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市场稳定,提高市场效率;有利于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参考;有利于整个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协调发展

  10月8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业务。这是继2005年6月的债券远期交易和2006年2月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之后,央行为推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市场避险功能,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

  事实上,循序渐进地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一直是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利率风险日益凸现,市场对于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根据市场发展的特点推出行之有效的利率衍生产品,成为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央行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加大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力度。2005年6月,债券远期交易正式上线,成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之后,央行又于2006年2月推出了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从而为进一步满足债券市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创造了条件。

  今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衍生产品交易量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债券远期共成交544笔,成交金额1006.1亿元,比2006年全年分别上升36.7%和51.4%;人民币利率互换共成交912笔,名义本金额1032.7亿元,分别是2006年全年的8.9倍和2.9倍。

  有关专家就此表示,银行间债券市场衍生产品交易量的快速上升表明,投资者已经开始积极运用利率衍生产品来管理和规避利率波动风险。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仅仅是一个起步,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尚且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品种较少,尤其是相对于不断发展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和衍生产品业务需求而言更显不足;另一方面,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者范围不广泛,目前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都是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其他投资者还无法参与交易,因此投资者避险需求还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利率衍生产品。这些工具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对未来利率的波动进行保险。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主要用于管理短期利率波动的风险;而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主要用于管理长期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衍生产品凭借其低廉的成本、大容量的市场、强大的市场流动性以及较高的可信度,成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在此形势下,远期利率协议的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典型的利率衍生产品,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市场稳定,提高市场效率;有利于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参考;有利于整个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协调发展。

  银河

证券固定收益证券总部分析部的一位资深分析师认为,当前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正当其时。首先,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导市场,现券交易日趋活跃,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其次,一个涵盖各类型投资者的统一的场外债券市场框架已经基本形成,这为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法规制度比较健全的市场,特别是市场这几年的发展很健康,没有出现大的违规事件,这为债券市场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关专家提醒,开展远期利率协议业务,要求投资者有更高的风险控制意识。无论进行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目的是套期、投机还是造市,交易双方都要承担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由于远期利率协议业务存续期一般较长,因此,在交易前不仅要考察交易对手当前的信用状况,还要研究其在未来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与此同时,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开展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利率市场化和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利率、汇率衍生产品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而在国际衍生产品市场上出现的重大风险事件中,银行或重要客户出现重大风险,最终将转化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因此,加强银行业衍生产品风险监管,提高银行业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能力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