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资银行四大硬伤以外的四大优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7:19 经济参考报
汇丰、花旗、渣打、东亚四家在华转制外资法人银行获悉,它们均已获得监管部门确认,从今天起就可以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这也意味着,从23日起,部分城市的境内居民就可以到外资银行去存钱了,不必再受100万元人民币的门槛限制。同时,除了简单存取款业务外,本地居民也可以到外资银行申请住房按揭及其后续推出的人民币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第一财经日报4月23日报道)。 也许是胸有成竹,也许是舆论造势,立即就有报道直指外资银行存在“四大硬伤”——网点少、办理业务不便捷;收费贵、与国际接轨成本高;速度慢、房贷审批至少一周;范围窄、难满足全方位需求。 说实话,这些问题大多数民众也是清楚的,谁也不会指望一个刚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在“硬件”上立即与市场先期占有者并肩。但是,笔者以为,在客观承认外资银行“四大硬伤”,也应看到其拥有的四大优势。 外资银行所拥有的良好品牌优势,是其尚未开展业务、就获得中国民众很高期望值的重要原因。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外资银行,其实与中国渊源颇深,早在19世纪末,外资银行就已在中国扎根,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普通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服务。而在向中国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之前,外资银行已经秣马厉兵,对中国银行市场进行了深入摸底,其人才招聘储备、市场前景分析等前期工作也早已进行,可以说,这是一群看似陌生实则熟悉中国市场的外来竞争者。 外资银行大多数是境外的上市公司,一般以私人资本为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而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和国有独资银行的上市和股份制改造正在进行之中,然而,上市并不意味着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就已成型,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位,对经理人的监督形式化和弱化,造成了较高的“内部人交易”的道德风险。实践证明这确实是国有独资银行财务核算软约束、成本效益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的根源。国内银行业频频曝出的大案要案,以及银行服务意识与居民需求的不小落差(比如最近因为一系列收费问题,造成国有大银行的美誉度不断下降),使得这种体制僵化造成的经营劣势会逐渐暴露出来。 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前20名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12%,资产总额平均增长超过9.3%,利润平均增长超过20%,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增长15%,营业支出平均下降1%。而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上述指标明显不如外资银行。国家为消除“四大”银行的坏账呆账问题,投入了多少财政,就意味着全体纳税人额外支出了多少成本,这种“劣币包袱”是否就能在国有银行的未来经营中获得全面遏止,实在是一个未知数。另外,外资银行的盈利指标也明显优于中资银行,由于影响资产质量的主要焦点在于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这充分说明,当外资银行在网点铺设、服务程序上逐步加快步伐后,外资银行在人才、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其金融产品的创新与灵活性优势。外资银行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的速度和敏感度更高,可以根据利率和汇率等市场信息灵活调整经营策略。而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受经营体制制约,客观上缺乏自主权,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经营决策“时滞”长,造成经营管理僵化,对客户需求反应迟钝。在人民币存储利率调整、利息税存废上,广大储户就特别感受到这一点。 在证券化、全球化、全能化的背景下,银行本身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客户对银行的要求,正从简单的“存钱”过渡到更高级别的要求银行帮助处理其面临的各种保值增值服务上(如代客理财等业务)。是否具有优秀的风险管理能力、积极的金融产品创新意识与行动,将成为银行能否长期健康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条件。国有银行面对外资银行当然无须妄自菲薄,但也不要沉浸在所谓的历史优势中,忘记了外资银行“四大硬伤”外的四大优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