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外资银行双向进入模式初现端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2:52 第一财经日报

  程实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脱去WTO过渡紧箍咒的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选择方面,似乎表现得有些出人意料。没有咄咄逼人的大举进入,没有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外资银行以一种不温不火的市场区分方式寻觅着进入中国、熟悉中国和逐鹿中国的最优路径。

  一方面,外资银行正有条不紊地“侧身”走入中国城市金融市场。4月23日,四家外资银行的中国分公司开始向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让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为获得业务“通行证”而大费周折的几家外资银行,并没有继续显露出挥金如土的大气魄,相对中资银行较高的中低端客户收费,让渴望享受舶来钱庄“免费”高品质服务的部分市场参与者望而却步,进入之时颇显平易近人的外资银行似乎突然间又恢复了些许“阳春白雪”似的“白领气质”。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还在不易察觉地“隐身”靠近中国农村金融市场。4月21日,小额信贷及“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表示,他非常愿意用小额信贷模式帮助中国农民,此前他在与中国有关方面负责人会晤时,还曾探讨了在四川和内蒙古等地推行小额信贷模式的设想。

  让人多少有些惊讶的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征信体制尚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较为稚嫩的背景之下,就流露出了快步涉水进入的潜在意愿,博弈之中颇显老谋深算的外资银行突然间又表现出些许“一往无前”似的“勇者”气质。

  貌似互不关联的双线出击,无形中透露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跨期整体战略:“兵分两路,徐图中原”。如果按照业务主体财富占有率将银行业务市场划分为高端、中段和低端市场,那么短期内外资银行选择“扬长避短”而暂时回避中资银行比较优势尽显的主体中端市场,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外资银行的确具有业务优势、资本优势、经验优势和管理优势,但如果将竞争重心放在主流存贷款业务、大型批发业务、普通中间业务等利润丰厚、交易成熟的热点区域,与中资银行死磕硬碰,外资银行可能并不占任何便宜,毕竟中资银行具有先发优势,外资银行的能力施展受到初始条件的制约。

  所以,将初期注意力投入到一些起点公平的非主流业务或是非主流地域,外资银行的各种优势才能获得充分施展的空间。而城市高端理财金融服务、农村低端信贷服务正是这种值得投入初期兵力的市场,前者利润丰厚,后者潜力无穷,两者还有一个弥足珍贵的共同点,那就是都给予了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机遇。

  因此,对于不惜血本突破政策壁垒、不拘小节放眼长期收益的外资银行而言,从城市、乡村两条路线同时“双向进入”中国金融高端和低端市场,是其中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战略选择。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战略选择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稳健发展而言也是不无裨益。

  “双向进入”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中国金融市场脆弱性的重要根源之一是结构不平衡,针对高端城市客户的量身定做型金融服务和针对低端农村客户的信用供给型金融服务极度稀缺,这要归因于金融创新能力提升相对于金融生态改善的相对不足,这种不平衡结构不仅使得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还让流动性过剩等结构性风险如影随形。而外资银行有针对性的“双向进入”无疑是缓和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有益之举。(作者为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