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易宪容:银行信贷扩张为何难以遏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8:10 每日经济新闻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信贷扩张,是我国银行业制度安排的结果,因为这种银行信贷冲动不仅决定各银行的利润水平,也决定各银行的市场优势。而要改变这种状态,一是要改变目前银行业不少地方完全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二是要弱化央行对国内银行业的政策帮助,三是利用货币的价格型工具来调整各银行的行为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央行一直在采取信贷紧缩的政策,但是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投资就不会放慢增长速度,从而国内银行信贷扩张就不会停止。而且我认为,国内银行信贷快速的扩张,不仅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而且在于国内银行业本身的初始条件。如果这两方面的基本条件不改变,将会出现新一轮的银行信贷反弹。事实上,从今年1-2月央行公布数据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9814亿元,较2006年同比增长近2700亿元,预计一季度银行信贷增加额会达到1.5万亿元左右。遏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这对央行来说是艰巨的任务。

  其实,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确实进展很快,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有不少差距,从而使得出台政策往往起不到作用或达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首先,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内银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几大国有银行上市,使得它们获得大量的低成本的资本。当这些资金涌入这几家银行之后,不仅大大增加国内银行的可贷资金,也增加这些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能力,因此,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是这些银行发展的最便利的方式。而面对国内

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流动性,央行试图通过提高存款
准备金
率、发行定向票据等方式来遏制这些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就目前银行业市场的情况来说,其银行业运作方式往往是市场与行政命令交织在一起。在这种银行体制下,国有银行基本上都是实行上级行来决定贷款利率,分支行决定信贷配给或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贷有效需求一定会持续超过贷款供给,从而使得具有垄断性的国有银行在追求安全性目标下,并不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在既定利率水平下实行数量化管理。这就使得基层分行的信贷人员根本没有积极性对不同的个体或企业进行风险定价,而他们的业绩往往是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来考核。这自然使得国内银行基层人员更注重对信贷规模的扩张。

  还有,由于央行采取银行贷款利率管住贷款下限放开上限的方式,在借贷关系上,差异性的个体信用风险定价在利率上国有银行并没有充分得到体现,于是在给定利率下国有银行更注重数量配给,而一些信用社的情况则不同,它取决于信用社的规模大小。规模越大的信用社更倾向于上调利率。因为,这些信用社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些条件好的城市客户,其利率承受能力比较高。而小规模信用社则倾向于下调利率。因为它们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资金需求或以小额农贷为主。此外,国有银行对县域信贷减少,新增贷款萎缩,其利率改变效应也不明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存在城乡信贷市场严重制度分割,即资金不可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因为如果资金能够自由流动,那么针对同样的借款人,且利率普遍由上级制定,则差异性风险定价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各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区间应趋向一致。但目前国有银行及信用社的风险定价的差异性就在于市场处于严重制度分割,即国有银行集中于城区,而信用社在各自地盘保持垄断,这使得不同的金融机制根据其不同的优势采取不同的信贷规模扩张。可以说,目前管理层仅注重对银行信贷数量型管理,而对价格型管理犹豫不决,其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企业对利率机制不敏感。但实际上,就目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没能改变银行业的市场垄断结构、城乡之间市场分割的制度障碍。而这些制度障碍则成为国内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基本原因所在。

这次央行升息,可在一定意义上来调整国内银行这些行为,但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就是如何来形成银行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信用社都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减弱央行对国内银行政策倾向性的盈利模式,并多采用价格型工具来调整银行决策行为。(摘自《中国证券报》,有删节)易宪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