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信社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8:56 金时网·金融时报

  李守谦

  农信社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之体制的特殊性、历史的复杂性,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所以,农信社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任务尤为艰巨。

  成因分析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农信社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很难化解的历史包袱。多年来,尽管不断加大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和改革措施相对滞后,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化解了旧的风险,又出现了新的风险,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形成恶性循环,信贷风险随时可能加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信贷管理决策上的主观随意性大,在贷款投向上缺乏调查研究,贷款审批组织形同虚设,从而出现了一些人情关系贷款或借款主体不合规、担保不合法等问题。此类贷款一般数额较大,风险相对集中。二是信贷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或个别单位及个人为创表面业绩,搞虚假盘活或借新还旧,或延期收贷,或以贷收息,从而使大量不良贷款转为账面正常贷款后,又新形成事实上的逾期和不良。这类贷款占相当比重。三是企业风险直接转嫁为信贷风险。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过度扩张,为增加投资采取多种方式大量套取信贷资金,或公司多头贷款,或公司以职工个人名义贷款实为公司所用,贷款用途不真实,抵押物无权证,担保无效力。一旦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经营投资出现失误,企业倒闭或破产,企业风险便直接转嫁为信贷风险,造成信贷资金严重流失。四是信贷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一方面,信贷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大部分基层信用社仅有1~2名专职人员管理信贷,人员缺少,业务量大,信贷管理失控,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文化业务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大部分信用社利用代办员管理和发放贷款,主观随意性强,贷款违规问题较多。再者,由于外勤人员调查、采集资料不真实,内勤临柜人员办理贷款手续时把关不严,人为放大了贷款风险。五是市场定位不准。由于信贷管理人员对服务“三农”、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认识不到位,在核发“小额贷款证”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去搞好农户调查和等级评定,失去了推行小额农户贷款证的实际意义,致使小额农户贷款市场占有份额较少,偏离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六是优质客户少。由于目前农信社贷款办理手续烦琐、效率低下,信贷人员贷款营销意识不强,致使真正的“黄金”客户大量流失。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全面加强信贷管理。首先应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管理能力培训,使从业人员真正懂得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提高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制观念和操作水平。再次要探索建立防范信贷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

科学发展观,加强战略性研究,避免信贷管理和业务经营的短期行为。着眼于农信社长远发展的大局,在打牢管理基础,逐步提高资产质量的基础上,创新贷款管理模式,制定远期发展规划,提高信贷资金的调控和运用能力。既要结合区域实际找出信贷投放的重点,又要寻找新的资金运用渠道;既要扎扎实实抓好小额农户贷款的发放,又要大力支持“短、平、快”的经营项目。三是对企业贷款必须严格审核,建立档案微机管理。在发放贷款前,必须认真做到市场考察、现场调查、论证和分析其资金实力、抵押物权证的有效性,严格区分公司贷款和公司以个人名义办理的贷款,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四是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将文化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中去,输入新鲜“血液”。将现有管理和发放贷款的业务代办员转化为联络员,负责提供有关信息,协助信贷人员搞好信贷调查和贷款催收。针对联络员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规程。信贷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到户调查和采集信贷资料,搞好小额农户贷款等级评定,真正体现推广小额农户贷款证的实际意义。五是严格执行贷款上柜台制度,并建立违规贷款层层追究制度。要落实贷款决策人、经办人等相关人员的责任,使贷款调查、发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据可查、有制度可依、有风险可控。对人为形成风险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及时予以处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