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出口微弱增长 信贷风险值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0:27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从丝绸文明古国到现在的丝绸大国,我国的丝绸业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到现在为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去年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生丝价格波动较大、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反倾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丝绸出口显示出了微弱的增长势头。随着2007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以及反倾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丝绸出口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建议银行加以关注。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丝绸商品出口86.44亿美元,仅比上年微弱增长1.71%。其中,真丝绸商品出口37.15亿美元,同比下降0.99%。

  众多因素的影响

  从国内市场看,去年国内茧丝价格上扬,价格走势波动大,曾出现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一方面,原料成本上升推动真丝绸出口价格走高;另一方面,茧丝价格的波动也会使客商下单时犹豫观望。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和部分丝类产品及绸缎的

出口退税下调,使得丝绸生产企业不得不提高出口价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客商的订单。

  从国际市场看,虽然在美国、欧盟等对我

纺织品设限或其它贸易保护措施中,涉及到的丝绸商品数额较少,对我国丝绸商品出口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总体需求有限,国外针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时有发生。如印度继对我国低级丝征收
反倾销
税后,又对我绸缎进行反倾销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我国绸缎出口。

  错误的发展战略

  就目前我国丝绸生产来说,众多丝绸企业不是在产品上下功夫,而是把大量精力花费在降低成本上。殊不知,在当前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如不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很容易成为被调查对象。

  从国际市场来看,高质低产正成为国际丝绸行业发展的趋势,消费者对高质量丝绸的需求逐渐增加。丝绸企业应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规模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这样,企业不仅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也可有效减少反倾销发生的可能性。而那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得不偿失的。

  银联信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去年我国丝绸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比较小,增长的势头明显受阻。综合分析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自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已经连续突破许多关键的整数关口,3月5日以7.403再创汇改以来新高,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4.78%。人民币的升值必将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降低我国丝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影响出口量。

  其二是,国内茧丝价格上扬,价格走势波动大。去年我国的茧丝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丝绸产品价格不断上扬。同时,由于价格波动性比较大,从而导致许多商家都持观望的态度,不急于下订单,影响出口订单的增加。

  其三是,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去年11月1日起,国家就对部分丝类产品及绸缎下调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丝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其四是,国外反倾销的影响。去年对我国丝绸产品的反倾销主要是印度。去年印度先是对我国低级丝征收反倾销税,然后又对我绸缎进行反倾销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我国绸缎出口。

  从丝绸文明古国到现在的丝绸大国,我国的丝绸业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到现在为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蚕茧和生丝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生丝和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分别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90%和70%。然而,仔细分析可知,这种成绩是建立在巨大的产量和出口的基础上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仍是我国丝绸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整体上来,我国丝绸行业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丝绸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远远落后于欧洲强国。二是出口产品品种少,结构单一,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度挖掘。三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影响力大、占有率高的自主品牌,大部分都是低中档商品,大众化现象比较严重。

  总的来说,2007年丝绸出口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建议银行加以密切关注。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www.unbank.info)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