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结构化融资对银行业的四大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8:45 新浪财经

  结构化融资(通俗的说法是资产证券化)可以为银行筹集资金、增加收入和管理资产负债表,中国的商业银行能够从中获得四个方面的好处。首先,结构化融资可以缓解银行在储蓄市场上的吸储压力;其次,利用结构化融资,商业银行可以更积极大胆地开发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第三,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存贷利差型银行”向“发放收费型银行”转换;第四,商业银行得以降低其利息成本,从而更具竞争力。

  上述优势有必要予以重点强调,因为中国的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并不太愿意进行结构化融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在高速成长,但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储蓄充足、投资产品缺乏、利率低廉的特点。面对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国有大型银行缺乏动力在日常经营中开展结构化融资。此外,中国的银行一贯追求规模扩张,发放贷款为的是实现资产增长,而不是为了出售。即便有些银行偶尔愿意出售资产,他们也不愿意出售那些质量较好的资产。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看法,结构化融资仅仅是对那些质量不大好的贷款进行证券化。

  这种看法极其错误,一旦银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树立了这种观念,必然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先讨论结构化融资如何为商业银行带来这四方面好处。其次讨论用什么样的办法能够促使银行在其日常经营和管理资产负债时更多地运用结构化融资。

  四大优点

  减轻吸储压力

  结构化融资指的是一种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出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来筹集资金的机制。这也是为什么结构化融资常常被通俗地称作“

资产证券化”的原因。例如,一家银行一方面向消费者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同时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以证券的形式将刚刚发放的贷款出售给投资者(这一过程被称作发放及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因为这些贷款将不再属于银行的资产,所以没有必要通过吸收存款为其筹集长期资金。这一过程中仅有短期的资金需求,即在贷款出售之前,需要筹集资金“库存”这些贷款(“库存”的意思是指新发放的贷款在最终出售前被保存在所谓的“仓库”中)。因此证券化不需要长期资金,银行也无需再为吸收存款而进行激烈竞争。

  向消费者提供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

  结构化融资为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创造了环境。对购房者而言,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由于锁定了今后的分期还款金额,所以是消费者为购房进行长期融资的最佳方式。但目前银行却不愿意发放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就是因为这种贷款的融资来源是短期的储蓄存款。为避免资金不匹配问题(借短贷长),防止

存款利率较贷款利率变动更为频繁的情况出现,抵押贷款利率不得不跟随存款利率进行浮动。如果银行通过结构化融资为住房抵押贷款筹集资金,就不会面临这种期限匹配的限制了。因为发放抵押贷款没有用到储蓄存款,所以银行可以无风险的发放固定利率贷款并在资本市场上把他们出售给投资者。

  转换经营模式

  一旦银行不再依靠吸收存款来发放贷款,他们就从“存贷利差型银行”转换成了“发放收费型银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谈论的发放贷款只是银行诸多业务中的一种。当然银行还会通过吸收存款发放工商业贷款,而这类贷款通常不用于证券化。)对于存贷利差型银行业务,收入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和存款利息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发放收费型银行业务则不同,收入来源于贷款发放费。只要贷款一经发放并不再面临利率风险时,贷款发放费收入即可确认实现。一年之中,银行可以多次发放贷款并收取发放费。而利差收入则是在贷款存续期内按年获取,并一直面临利率风险,此外贷款额度还会受到存款规模的限制。商业银行运用结构化融资的最终结果是,消费贷款通过银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融资,而不是直接由银行以存款提供融资。

  降低购房者的资金成本

  结构化融资最大的好处在于为中国经济创造了“三赢”局面。购房者可以获得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其长期总成本比浮动利率贷款更低。尤其在中国当前长短期利率差异小、整体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点的情况下,这种潜在优势更显突出;对于最终投资者,特别是寻求长期固定利率资产以匹配负债的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是绝佳的投资产品;银行则不再依赖利差收入,而是通过多次发放贷款获得发放费收入。此外,银行将不再承担资产负债的利率错配风险。

  推动结构化融资发展的策略

  教育培训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来说,结构化融资仍然属于相对较新的概念。尽管银行可能知道结构化融资的一般概念,但未必能充分意识到结构化融资的诸多好处。在新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的初期阶段,教育和培训非常关键。确保业务操作在一开始就严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商业银行长期主宰中国的金融体系,现在他们必须承担起转变这种情形的历史重任。金融市场发展的大方向是将融资方式从“银行间接融资”转换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而弱化银行的主导地位,办法就是银行从发放贷款转向出售贷款。

  投资者的迫切需求

  既然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是结构化融资最大的受益群体,他们应当在推动银行开展结构化融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们应当表明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如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是符合其需求的理想的投资产品,并明确表示将积极竞购银行新发放的住房抵押债务。有投资者一方的强力支持,银行在开展结构化融资时会更有把握。

  房地产行业的推动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参与者应积极推动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因为此类贷款对房地产行业的稳健发展非常有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健康的房地产行业一向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影响范围广,涉及开发商、原材

  料供应商、家具制造商、不动产中介、抵押贷款发放者、住房评估和不动产律师、会计师、分析师等领域。一旦这些领域因为固定利率抵押贷款融资的出现而获得长足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自然会从中受益并更加繁荣。因此,房地产行业应当联合起来推动银行开发固定利率抵押贷款。

  政策法规的推动

  在结构化融资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积极明确的政策法规能够极大的促进该行业的稳健发展。政府的政策法规在三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资产转移的税收问题以及在抵押贷款发放和证券化过程中征收的各种费用。这就是说在制定政策时应树立“出表、免税、少收费”的理念。如果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出售(新发放贷款证券化),这些贷款应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移除,这一点非常关键。由于这些贷款脱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所以不会带来任何利率风险;其次,当银行将贷款从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转移至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的信托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征收任何税赋,因为证券化过程中任何税收征缴都会使得证券化无利可图。税收将由最终的投资者承担;第三,在结构化融资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应尽量少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原因同上,过多的费用会大幅度增加证券化的成本以致降低其融资效率。

  利用结构化融资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展开了多方面的改革、正处于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并取得了长足发展。除了积极的方面,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到市场的发展。其中包括存在过度的储蓄,需要引向效率更高的投资;经济活动的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巨大的房地产需求急需有效率的抵押融资模式;缺乏多样化的长期投资产品,难以满足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长期投资需求等。如果银行充分利用结构化融资,上述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结构化融资的一个最为明显且非常重要的实例就是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也应该是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来源:标准普尔金融观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