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农行改革:确定的与未定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2:05 中国新闻周刊

  与其他3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行的财务重组成本可能更为巨大

  ★ 本刊记者/谢良兵

  1月29日,新公布的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了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此前的1月20日,这家拥有全世界最多网点的银行,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刚刚被明确其股份制改革的基调。

  近年来,农行股改始终困扰于“分拆重组”与“整体改制”的争议之中。而此次的定调让争议画上了句号。“流传的分拆方案,曾给农行系统造成了巨大波动。”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志成说。李曾多次代表农行出面应付股改传言。

  市场定位终解决

  此次农行股改基调被确定为:“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这“16字方针”意味着,农行的改革路径,将与其他三大国有银行的改革类似,即先进行

不良资产剥离、国家注资等财务重组,再实施股份制改造与上市。

  “(农行股改)将来方向是往下走。”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此次会议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定位,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据称,如此定调的原因,在于农行的基础优势。而县域经济主体的需求,与农行在县域范围内的分布结构非常吻合。“农行54%的网点、51%的员工都分布在县里。目前农行在中国(大陆)每一个行政区县都设有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云说。

  农行的经营利润多来自于县域。其涉农贷款1.7万亿,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56.1%。农行目前在县城拥有6389个网点,在中心集镇和部分小集镇拥有8672个网点。而目前我国县域内大中企业,多数已集中到县城和中心集镇,小企业也表现出向集镇集中的趋势。

  在这方面,农行已做出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河北高阳县是著名的纺织之乡,个体私营企业多达4000多家。2006年当地农行给县里企业融资达2亿多元,仅纺织业销售收入就达到100多亿元,而县农行的经营业绩也由年初亏损50万元转变成盈利2500万元。

  而在两年前,中央酝酿出台关于农村金融的政策性文件时,这些计划由于当时的农行定位未清、新农村建设尚未定局而暂时搁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业内对于农行面向“三农”的提法,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2005年10月,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之后,农行的自我定位探索才开始加速。“农行要留在县域农村金融领域。”2006年7月,农行行长杨明生明确提出。此举清晰地勾勒出农行在商业化道路和服务三农间协调发展的定位。

  从2007年开始,农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原则上全部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其中投向农业、农村的贷款不低于30%。“十一五”期间计划累计投放4670亿元。而且,“农行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已制订出六套差别化金融服务方案。”农行副行长张云在

银监会的一次座谈会上透露。

  根据本刊了解,为实施好这些方案,对于中西部地区不能实现资金自给自足的农行机构,农行将研究探索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机构,由总行通过内部资金调动,和财务转移支付等方式维持支农业务的运转。

  悄然进行的股改准备

  事实上,在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的同时,农行已经悄然地开始进行股改准备了。尽管1月23日,农行才首次就改制方案表态;在近日举行的一次党委会议上,农行党委书记、行长杨明生指出,股改是当前农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2006年以来,农行已经相继启动了外部审计、人力资源综合改革、新会计准则转换、固定资产清理确权四项重点工作。农行1月23日表示,作为股改的基础性准备,这些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展开。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唐建邦此前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行自2005年开始定调为县域金融服务后,农行股改工作就一直遵循着“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农行内部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改革。

  2006年9月下旬,农行成立了“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办公室”,并实现了集中办公,副行长张云出任主任。股改办下设四个工作小组,即综合组、方案论证组、风险管理组、内部改革推进组。

  10月30日,农行启动总行和江苏、山西、宁波3家分行先行的人力资源改革,以加快推动股改进程。此前的2004年,农行在广东分行、温州分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推出了人力资源改革试点。

  据报道,农行最新一轮的人员下岗分流工作在不久前已经完毕。农行公开发布的资料显示,自2000年到2006年5月,农行已撤并网点2.25万个、裁员16.9万人。“本轮下岗分流主要采取鼓励内退、买断工龄和末位淘汰三种形式。”

  为了在股改前摸清家底,为注资和财务重组确定基本数据,2006年8月14日,农行已经聘请德勤为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本刊了解到,对农行的外部审计可能将在今年5月完成。届时将产生两份可供决策参考的农行财务报告。

  2007年1月8日,农行派出37个评价组共计500多名审计人员,对37个一级分行进行评价。作为股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内部评价被农行行长杨明生视为全面进入股份制改造工作的启动阶段。

  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家审计署也已进驻农行,开始进行关于股改的审计工作。目前农行股改依然没有清晰时间表。因此,审计工作对确定农行股改时间表具有重要意义。“届时,农行股改最终的财务重组成本也将明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而作为股改重要的基础工作,农行于近期重点开展了固定资产的清理确权工作,目前,已完成100多万项固定资产实物和账务的双向核对。“在大方向确定后,财务重组将是农行改革的下一步工作方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未定的股改方案

  “具体的股改方案出台,还得等待一段时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刊记者说。在大局已定、路线已明的情况下,其股改具体方案到底如何,仍然是个有待破解的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认为,农行改革有三大难点:一是如何化解它的沉重包袱,二是化解它的包袱之后如何定位其职能,三是在此基础上如何让中国农业银行能像其他三家国有银行一样走向商业化及市场化。

  此前,郭田勇一直是“农行分拆”的极力支持者。“农行整体股改并不意味着一切矛盾就此终结,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而如何形成切实有效的公司治理,如何协调好农村业务与城市业务的关系,将是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两个关键点。”郭田勇说。

  郭田勇进一步解释说,由于农行现有的城市业务已成规模,将其放弃并完全置身于农村金融市场,“并非一家商业银行的理性做法”,因此农行未来发展中,仍旧会处于农村与城市业务并存的局面。

  农行的改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农行的客户基础是农村地区相对贫穷的人口,对其进行资本重组需要付出高额代价。去年年中,农行不良贷款比率为23.6%。海外上市曾是用以重组其他大型国有银行的成功模式,但农行的现实情况,使其难以在赴海外上市前吸引外国战略投资者。

  来自农行的统计数字显示,其不良贷款占比,已经从2003年末的30.67%,下降到2006年末的23.55%。但与其他3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行的财务重组成本可能更为巨大。农行研究室主任李志成把这归结于“政策性负担”。

  而农行2005年底的资本充足率竟然为-17.37%,可能成为农行整体上市的最大障碍。因为按照通行标准,银行上市要达到最低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8%,不良贷款率降在8%以下。“达到这些硬指标的惟一途径是国家财政的支持。”

  因为缺少清晰的财务报表,人们无从知道农行股改方案最终需要的成本。但截至2005年底,农行资产规模达到4.9万亿元,要达到8%资本充足率要求,需要1万亿元左右的注资,这相当于国家向另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总和。

  农行的股改模式是类似于工行股改,即由汇金公司负责注资,财政部保留原来的资本金吗?不过,此一说法并未得到农业银行总行办公室的证实。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在农行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之后,还需从细节入手,深入研究和探讨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模式,争取打好国有

银行改革的最后一役。“农行改革,势必成为国有银行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郭田勇说。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