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空调行业竞争升级 小品牌风险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6:50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旺季不旺的双重作用下,2006年空调行业首次出现集体负增长,20多个主要空调品牌中只有格力、海尔、海信、松下、格兰仕等少数厂商出现小幅增长。空调竞争已经进入综合实力比拼的阶段,高端竞争将加剧。空调行业面临一次洗牌,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旺季不旺的双重作用下,2006年空调行业首次出现集体负增长,迎来行业的第一个“寒冬”。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绝大多数空调品牌在国内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多个主要空调品牌中只有格力、海尔、海信、松下、格兰仕等少数厂商出现小幅增长。

  2006冷冻年度将成为我国空调行业上的一个转折点。自2006年上半年以来,我国整个空调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负增长。2006年1月至4月,在我国国内空调市场上,包括窗机、挂机、柜机在内的总零售量为772.7万台,同比下降10.95%,零售额为209.5亿元,同比下降6.16%。

  2005下半年为传统的空调销售淡季,而2006上半年则应该是空调旺销的关键时刻,然而国内市场却出现了整体大幅下滑的现象,这对空调厂家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一直以来,空调都是受关注度最高的家电产品,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产品之一。2005冷冻年中,空调市场上的价格火拼使得部分空调品牌从市场上消失,也使各空调厂家疲惫不堪。现在,空调市场又出现整体下滑,这预示着空调业的“冬天”已提前到来。

  银联信分析:

  2006年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市场销售却出现集体“滑坡”,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大幅飙升导致的空调价格上调,抵消或延后了一部分的空调需求。另外,国家

宏观调控
房地产
业降温,也对国内空调销售造成了压力。

  近两年来,空调厂家都将眼光转向三、四级市场。然而三、四级市场的开发不会立竿见影,是需要时日来培养的,这就导致空调需求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在一个既定甚至萎缩的市场面前,空调行业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因此,2006冷冻年度大多数空调品牌销量出现大幅下降。

  经过近两年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绝大部分空调厂家都已被淘汰出局,目前市场上留存的空调品牌都是具有一定综合实力且在某方面有独特优势的厂家,因此想凭借单方面的优势制胜可能性很小,市场竞争已进入焦灼状态,在这种焦灼中,“木桶效应”将会显现,决定企业市场

竞争力的将不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一块,空调竞争已经进入综合实力比拼的阶段。

  从各主流空调厂家各自所做的2006年盘点可以看出,基本已经全部完成向中高端转型的过渡,而其中最大的一个表征便是高端产品布局的初步完成。2006年,各主流品牌尤其是国内品牌纷纷加大了对高端市场的投入。

  2007年一开始,各主流厂家便纷纷发布高端新品,无一不显示出空调厂家要继续发力高端的欲望,预计在新冷冻年度,各空调厂家高端产品在其整体产品中的比例必将进一步提高。此外,韩国品牌、日本品牌对于中国市场持续的高端发力,亦不容小觑。

  在种种不利形势面前,空调行业面临着洗牌效应,小品牌艰难度日,大厂商则把目光从价格战投向新的主战场,那就是参与行业相关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海尔、美的、志高等厂商近期不断参与制订相关的行业标准。龙头企业所主导的技术与服务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设置较高的壁垒,与此同时,也体现行业巨头在规模、渠道和品牌等优势之后的技术与服务实力。经历了成本规模期和营销主导期之后,空调产业的发展将以标准化为平台,将技术竞争塑造为规模、渠道、品牌之后的第四度竞争。

  随着空调产业的成熟,作为游戏规则的行业标准可以将美的等企业的技术和服务优势落到实处,摆脱概念战带来的消费迷雾,让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标准化的快车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巨人竞争优势的新增长点。

  空调行业面临洗牌效应。可以预见,最后幸存下来的只可能是大中型实力派企业。因此,银联信建议银行缩小对空调行业的授信范围,将重点集中到海尔、志高等大企业。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