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参与国际游戏规则 中资银行竞争力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8:4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八

  本报评论员

  2007年,中国金融业步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期。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放开,中国银行业正以加速之势融入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在未来几年内,中国银行业能否真正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个金融业的服务水平,不仅关系银行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且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此,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中外资金融企业的公平竞争,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正逐步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金融竞争更加国际化。历经过去五年的开放,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主体和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资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二是金融市场更加国际化。大型银行的海内外上市和国际化运作,股东和战略投资者的国际化,中国的银行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相互融合,并成为国际银行业全球化战略的主要目标市场。三是金融监管更加国际化。国内银行业监管的理念、标准、手段和方法加速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商业银行将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约束。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将是中资银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两年,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成功实行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商业银行在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盈利水平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这些改变还远不足以让中国银行业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除了资产规模、资产质量、资本实力外,更核心的是银行要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以及良好的银行创新能力,而这恰恰正是中资银行目前存在的最大差距。只有这些建立起来了,中国的商业银行才能真正和国际大银行同台共舞。当前,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同时,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是中资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和核心业务,同质化经营严重,盈利能力不强,是中资银行竞争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中资银行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延伸业务领域,打破目前同质化经营格局,促进银行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差异化,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体系;积极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金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迅速扩大,提供产品更加广泛,业务日趋复杂,中资银行要高度重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运用,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建立刚性的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防止

不良资产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强化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查违规失职案件,以确保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

  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是中资银行加快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条重要途径。如今,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中小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已不在少数,如何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深化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其中,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推进外资银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向中资银行的转移与应用;另外,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经验不足,也需要战略投资者提供帮助。这不仅符合中资银行引进外资的初衷,也为中外资银行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在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的过程中,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样至关重要。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更高效、更具活力的金融市场,因此,必须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取消超国民待遇,统一监管标准,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建立良性的准入退出机制,从而使外资银行、国有银行、中小银行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中国入世以来银行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而中国的银行业只有勇于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才能不断迅速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国的银行市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银行市场,只要抓住机遇,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中国银行业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国际金融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