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铜出口价量齐增 隐含政策风险不容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11:24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世界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从而导致铜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铜资源储备以及生产量都相对较少,但是由于我国铜的生产成本较低,导致我国去年前11月铜的出口增长较快。尽管国家采取了众多的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对铜等稀缺资源的管制,铜出口的风险将会有所增加,建议银行密切关注。

  据海关统计,2006年1-11月我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以下简称铜)进口185.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1%,金额110.2亿美元,增长28.9%;出口75.6万吨,增长44.5%,金额48.1亿美元,增长115.3%。进口量减价增,出口量价齐增成为当前我国铜产品进出口的总体特征

  从进口方面来看,2006年前11个月,铜进口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体,而一般贸易锐降。 铜进口平均价格上扬,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是台湾省、智利、韩国以及日本等四大市场。另外, 进口的主体主要是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

  从出口方面来看,2006年 前11个月,我国铜出口一般贸易增速最快,出口加工贸易仍然是主要方面。主要的出口市场是香港、韩国、东盟以及台湾省等地区。出口平均价格较以前有所增加。出口企业主要是分布在

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外资企业。

  银联信分析:

  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前11个月,我国的铜进口呈现出量减价增的态势,而出口却呈现价量齐增的走势。究其原因来说,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国际市场铜价保持在高价位运行。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期货铜价一直在6000美元/吨以上高位运行。

  其二是国内、外市场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由于国内铜材加工成本较低,造成国内外铜材价格存在较大价格差异,不仅遏制了进口的增长,也使出口的动力变得十分强劲。

  其三是尽管国家政策调整很大地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出口仍然有利可图。去年以来,国家通过提高铜的出口税率、取消部分铜产品的

出口退税以及不久前实施禁止精炼铜的出口加工贸易等一系列政策,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但是由于我国铜加工的成本较低,出口后仍然有利可图,因此,出口增势一直比较强劲。

  近年来,国际铜市场一直比较活跃,从而带动了我国铜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铜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规模的扩大,虽然有利于我国铜出口外贸的发展,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我国的的铜产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铜进出口贸易时,特别是要注意连个问题:

  一是铜资源短缺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我国铜资源短缺现象比较突出。随着近年来国际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国内铜产品需求在稳步上升,铜原料和铜产品仍将大量依靠进口,短期内铜产品进口尤其是一般贸易进口出现大幅下降将加剧国内铜产品供求矛盾。

  二是

能源和环保问题。随着铜材价格的不断走高,势必会刺激国内铜冶炼项目的扩张,进而进一步加剧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总的来说,我们在扩大铜出口的同时,不能片面的追求利润,要充分了解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国是一个铜消费大国,但是我们的铜储量相对来说是比较缺乏的。我们应该在满足国内的需求后,再逐步的考虑开发国际市场。不仅如此,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使别国的资源为我所用。因此,建议银行谨慎关注铜市场的有关走势。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