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政策性银行改革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4:37 上海金融报

  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问题又成为国内金融改革的一个焦点话题。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已明确其在中长期的金融业务范围,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原则,进行市场化试点。而在即将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有关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定位问题也将有个最终的明确说法。很显然,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转型将成为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

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初衷,是改变当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既从事商业经营,又承担大量政策性任务的状况,因为两种业务混同,严重阻碍了这四大银行成为现代
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区分了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为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创造了条件。12年来,三家政策性银行通过开展政策性业务,在支持“两基一支”建设、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打白条”问题、保护和稳定粮棉市场以及促进机电产品出口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促进国有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政策性银行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政策性银行的定位。由于定位不明,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运作模式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也有别于真正的商业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在当前新形势下,政策性银行开展业务,会出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混合的情况。政策性银行定位不明会诱发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不公平竞争。政策性银行没有预算硬约束,依靠国家补贴兜底,而商业银行则必须接受市场约束,没有国家补贴兜底支持。两者同台竞争,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市场化建设,也违背了组建政策性银行的初衷。

  从全球范围看,政策性金融转型可谓势在必行。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政策性银行的传统作用,即依靠国家资源提供政策性信贷资金,逐渐受到质疑。从国际经验来看,到20世纪80年代,各国政策性机构纷纷转型,有的业务收缩,有的机构转型,或商业化,或综合开发。

  而在我国,关于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思路上,定位问题始终争议颇多。此前,“向开发性银行转型”,是呼声较高的一个改革路径。但从此次国开行厘定商业化转型的思路看,国家对政策性银行的转型思路很可能由“商业化银行”取代“开发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的制度安排,主要利用市场化手段,按照商业性金融规律运作,在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导向服务。虽然从目前的具体内容设计看,商业化银行与开发性银行并无根本区别,改革后的国开行在资金使用方向上仍将以中长期信贷为主;资金来源渠道上仍然不会吸收存款,将以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渠道为主。但即便只是名称上的一点变化,也体现出政府将政策性银行向商业化方向推进的决心。事实上,目前政策性银行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准商业性的业务,贷款业务已经并不完全都是国家政策性的贷款。一旦确定了商业性转型的方向,就不应该继续享受国家信用,就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而对于积极准备转型的政策性银行自身来说,国家“断奶”以后,三大银行必然会面临自力更生的经营压力。如何通过内部变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将是政策性银行最难闯的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