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工行市值超汇丰须理性看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3:08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以来,伴随我国A股市场持续走强,银行股整体上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据统计,银行股指数下半年的涨幅达到了80%,受此影响,工商银行自上市以来也基本处于稳步攀升态势,然而,在经历一个多月约45%的大幅上扬后,工行股价近两天突然出现大幅拉升。工行股价高位暴涨,无疑成为2006年的A股市场最为令人瞩目的事件。

  如果按12月25日工行A股的收盘价计算,其总市值达到2142亿美元,超过汇丰银行,仅次于花旗银行集团和美国银行,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上市银行。毋庸置疑,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包括工商银行股价持续上扬,充分表明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也表明对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看好。

  实际上,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银行类公司价值提升的基础。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与高储蓄率,同时,中国的直接融资体系很不发达,多年来,间接融资所占比重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情况下,高储蓄率与经济持续增长必然转化为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良性增长还导致企业业绩大幅度提升,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绩增速有望达到30%。而企业业绩大幅提升,必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与呆坏账比例,从而直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业绩。考虑到中国经济未来几年仍然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因而,未来几年,银行业的业务与利润保持快速增长格局基本已定。

  而从工商银行自身资质看,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拥有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强大的分销网络和电子银行渠道以及国内最先进的银行信息技术平台,以上因素都体现了工行的竞争优势,也成为支持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础。

  不过,对于工行市值超过汇丰现象的出现,我们却必须理性看待,不可盲目乐观。

  先从A股市场看,银行类上市公司股价经历大幅上扬后,都已处于绝对高位,多家银行公司的估值超过四倍甚至达到五倍的市净率,而成熟市场中估值往往在两倍左右。考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中国的银行股确实可予适当高估,即使这样,如果认为优质、中型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五倍的市净率尚能接受,但是,对于资产规模庞大、增长空间相对有限的“巨无霸”银行——工商银行给予五倍的估值,似有过高之嫌。即使考虑到最近通过的两税合并政策,尽管也能给包括工行的商业银行带来业绩提升。但这种提升是有限的,对估值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天来,同样面临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质地优良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股价已出现滞涨,而估值相对过高的工行却出现大幅拉升。考虑到工行的总盘子3340.2亿股占市场较大权重,而流通股仅有68.3亿股,其杠杆效应极为明显,因而,不能不令人怀疑主流资金大幅拉升工行股价背后的真实意图。

  目前,市场上盛传要将工行股价炒作到7元、8元甚至更高,按此测算,工行的总市值将超过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集团,从而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银行。然而,在泛滥的流动性背景下,依靠机构投资者的蓄意拉高、依靠中小投资者的疯狂追高,更依赖于绝对偏小的流通股数量,工行市值即使成为世界第一又能说明什么呢?

  从更深的层面上看,中国银行业改革前路依旧漫长。许多历史积累下来的老问题,不会一下子能够解决。在这些方面,包括工行在内的众多商业银行有着通病。具体来看,相比国际银行同业,工商银行毕竟是刚刚经历了股份制改造、甚至前两年才完成大量不良资产剥离的前国有银行,长期的国有企业运作模式并不是经历改制与上市的简单过程就会马上发生质变的。

  从目前情况看,工商银行仍然存在着管理机制较为落后、风险控制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等问题;而从业务结构上讲,公司基本上还是严重依赖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所占比重很低;尽管营业网点众多,然而,相当比例的网点实际上只构成成本而无法盈利,与国际大型银行网点的资质是无法比拟的。整体而言,工行当前及未来的业绩提升更多地反映了整体经济运行效益提升这一宏观面因素,工商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的提升恐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因此,对于近日工行股价的不寻常表现,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层,都应该多一分理性,多一些关注与反思。如此,将有益于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有益于资本市场更长久的繁荣。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