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盘点2006年宏观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5:15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尽管2006还没有彻底地落下帷幕,但是全年度的GDP增长率将在10%以上已经毋庸置疑。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12月9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GDP将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5%。用“调控年”来形容2006年似乎并不为过,因为这一年太多的经济政策被出台,并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转方向。对商业银行来讲,如何在密集的宏观调控中游刃有余,平稳过渡,显得至关重要。

  一、金融货币政策

  1、两次加息点刹投资和货币信贷迅速扩张

时间

事件

2006年4月28日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2006年8月19日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再次上调0.27个百分点。

  银联信分析:

  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从银行存款业务来看,加息后一部分资金将由股市、债市或其他投资渠道转移为银行存款,尽管在利率提升的环境中,定期存款的期限较此前可能变得更短,但难以抵消调升利率所带来的负债资金成本的增加。

  从银行贷款业务来看,两次加息对全行业贷款的加权平均收益率起到积极影响,即发放贷款的利润率提高了;但与此同时,多管齐下的政策环境下,银行业信贷形势十分严峻,信贷投放数量将急剧下降,这不但会完全抵消利差扩大带来的边际收益,还会导致信贷利润的绝对数额出现下降。商业银行在设计固定利率贷款产品时必须把握好对长期利率风险的定价。

  2、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剑指流动性过剩

时间

事件

2006年7月5日

中国

人民银行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8%。

2006年8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8.5%。

2006年11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9%。

  银联信分析:

  央行在今年之内三次调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中可见中国遏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决心。当然,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最终目的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和控制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从行业影响来看,银行业将首当其冲,因为通过银行收缩信贷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继而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可用资金,从而引起其流动性减弱,信贷规模缩减。

  从控制投资角度讲,央行出于对当前通胀因素判断所采取的杠杆手段,主要是针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意在适时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和土地储备贷款风险。这种紧缩信号说明,国家力争在源头上遏制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和过度投资。但是,从三季度宏观数据来看,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是以牺牲短期贷款或票据贴现业务来保持整体上信贷的减少,但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投资规模的中长期信贷回落的速度有限。

  二、房地产政策

  楼市居高不下 调控组合拳频频出击 

  时间和事件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政策指向。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

  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拉开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序幕。

  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为“国十五条”。

  2006年5月31日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予以明确。

  2006年7月6日建设部颁发165号文件《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2006年7月11日建设部联合其他5部委下发171号文件,被称为“外资限炒令”,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

  2006年7月24日建设部等6部委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

  2006年7月26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8号文),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2006年8月1日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正式施行,规范对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作了细化。

  2005年9月5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联信分析:

  2006年是一个喧嚣而浮躁的年份,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成为众人关注的聚焦点,“步步为营”的调控政策、“涨”声依旧的房价走势、扑朔迷离的市场前景,使得市场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众说纷纭。盘点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政策,“稳定房价,调整住房结构”是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从金融、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国六条”、“90平方米70%”、“限外”等一系列“步步为营”政策,调控已然从“宏观”延伸到“微观”。

  商业银行在建房与购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信贷风险不言而喻。首先,受国家调控措施影响,国内楼市尽管“高温”依旧,但波动幅度增大。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增长一度出现疲态。个人房贷月度提前还款额占累收贷款额的比例却在持续上升。商业银行遭遇了新增房贷增速下降和

提前还贷持续上升的“双重夹击”。而个人房贷是银行赚取存贷利差的重要来源,房贷下降必然给银行运营带来压力。其次,“房奴”队伍在壮大,还款压力在增加。因为贷款者的债务负担越重,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越大:“房奴”队伍的膨胀意味着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积累,“房奴”被压垮之日也就是信用风险爆发之时。

  在房价攀升和房地产信贷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银行需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宏观经济波动、房地产价格下跌和房地产信贷下降以及银行信贷损失等三大潜在金融风险。由于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在当前国内资产

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缺乏的情况下,房价下跌可能使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导致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银行出现呆坏账。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