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外资银行竞争 比硬优势还是软实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9:13 中国经济时报

  ■姜业庆

  12月11日,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日子。

  下午12点40分,天气有些寒意,笔者裹着衣服特意来到了北京朝阳区北辰附近的某银行分理处,希望捕捉到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情形。

  这是一家装修考究、拥有10多个营业窗口的银行网点,但因是午餐时间,只有5个窗口开放,2个个人业务窗口、2个公司业务窗口、1个VIP窗口,其他的都是“暂停营业”。

  笔者进来的时候,大厅里面仍然有30多号人等待办理各种业务;我拿了号,是235号,当时是202号。不久笔者便发现,原来的1号窗口(办理个人业务)已经不再办理了,营业员在后台一直忙着点钞工作。此刻,里面来回走动的业务员不下三四个……

  看到这些,笔者不免有些心寒:11日是《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日子,也就是说人民币

零售业务也即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也就是在当日,中国银监会受理了8家外资银行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的申请。这8家银行是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完成本地注册、转制后,这8家银行将率先为中国普通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

  到那个时候,如果中资银行的客户将资产转移到外资银行,这些银行员工将如何生存?

  因为,作为银行客户来讲,最关心的是银行服务的态度和质量。如果某家银行让客户受气,客户还会将在这家银行办理业务吗?如果还要强拉硬扯,那么,你有什么过人的高招吗?

  中资银行的优势,一般而言不外乎有三:首先是中资银行有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认识、架构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长期以来在客户心目中建立的信用和文化认同并不会在短期内被外资银行取代。其次是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发展历史短,但达到先进水平可以走捷径,利用他们沉淀的经验,不走外资银行过去的弯路。第三是外资银行要在中国注册成为外资法人银行,使其母行的优势,短时间内难以发挥。这段时间也是中资银行的机会,此时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体制、方法、技术,把握本土资源,中资银行不会败给对手。

  但在笔者看来,中资银行普遍津津乐道的“完整、庞大的网点”等硬优势则正面临“缩水”。因为,外资银行深知自己的不足,已开始“扬长避短”,大力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笔者注意到,9月30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对外宣布,汇丰已获准在中国内地向当地居民和国际客户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并于年底之前开始这项业务;而东亚银行8月20日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在内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零售银行的大佬花旗银行也行已向人民银行备案,申请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而且“花旗在网上银行相关技术上已完成准备,明年将在中国推出个人网上银行,目前希望尽快取得网银执照。”而对于广大的中资银行而言,网上银行恰恰是个软肋。有关专家指出,外资网银的进入,最终必将削弱中资银行的垄断优势。尽管外资银行暂时不能发行

银行卡,致使网银无法开展实质性业务,但这场网银平台的明争暗斗将直接导致中资银行网点优势的逐步失去。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还在产品研发、服务效率等方面拥有“软”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金融产品容易被同业模仿而造成同质化,但在衍生金融业务、高端

理财、综合解决方案等高精尖的金融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组合方面,可模仿性并不是很强。早年就职于花旗银行,现供职于民生银行的王志成先生告诉笔者,“外资银行在优质服务和高效运作的背后,隐藏的是流程银行模式下的控制力和执行力优势,而国有银行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还没有完全破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客户的灵活性以及内部运作效率的路恐怕还很长。”

  而国内银行呢,“绝大多数的金融产品都是拷贝的”,“至于服务,人人心里基本上都有一本账”,这样的银行能与狼共舞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