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青蒿素 制药产业新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13:41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它是我国科研工作者自行研制的第一个一类新药,也是中国仅有的两个进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然而,在整个的药品的商业化运作过程当中,我国制药企业却只是充当了原料生产企业的角色。据权威部门预测,未来10年青蒿类药物将在全球形成15-20亿的销售额,巨大的商机给我国的制药企业带来了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我国制药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已经来临。

  疟疾,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全球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洲国家。在我国武陵山地区,有一种特殊植物叫青蒿,青蒿素就是从这种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疟疾有突出疗效。

  青蒿素是我国科研工作者自行研制的第一个一类新药,也是中国仅有的两个进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2001年以来,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将青蒿素相关药物作为抗疟指定药品。

  青蒿素的巨大作用逐渐被国际抗疟药物市场认可的同时,中国制药企业在世界医药市场只能以原料供应商身份出现的状况也将得到改变。资料显示,未来10年内,青蒿类药物将在全球市场上形成约15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意味着中国的制药企业将面临在世界医药市场一展拳脚的机会。

  曾经的尴尬

  迄今为止,复方蒿甲醚仍是惟一被世界广泛承认并在世界广泛销售的中国专利药品,是中国惟一真正走向世界的药品。

  然而,所有这些骄傲的背后,却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尴尬的事实:复方蒿甲醚的巨大成功,完全是由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制药公司运作的,是诺华投入巨资进行了药品的后期研究、大范围的国际专利申请和新药注册;尽管我们不甘心只做原料药生产大国,尽管我们已拥有了复方蒿甲醚—-个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药品,但就是这个药品,我国制药企业却还仍旧充当了原料生产企业的角色,制剂最终还是由诺华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中国制药业还是没有实现用自己的创新药在国际市场赚大钱的梦想,获取的还是原料加工费及专利使用费;诺华拥有复方蒿甲醚的国外销售权,以成本价将该药提供给WHO,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中国其他生产同类抗疟药的企业要想把自己的药品再推向国际市场,复方蒿甲醚的价格及市场,将是他们永远绕不过的山峰。

  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奎宁曾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其衍生物氯喹是目前最便宜且应用最广泛的抗疟药。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疟原的抗药性也在增强,导致氯喹的治疗效果减弱。

  传统抗疟药面临日益增长的耐药性,使青蒿类药物走向抗疟第一线。2004年5月,WHO正式向受传统单方制剂耐药性困扰的国家推荐使用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ACT药物。而WHO正式推荐的四种ACT药物我国均可生产。

  2005年,复星医药控股的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蒿琥酯片剂正式通过WHO的预供应商资格认证,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其它世界药企大鳄一起共同成为了WHO全球抗疟药直接供应商。

  传统抗疟药出现耐药性,青蒿类药物已被WHO所认可,这表明青蒿素已经到了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加大对中国药企的培养力度,让真正的

自主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银联信分析:

  我国中药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相对其它医药产业来说,产业化与国际化程度均很低。目前,中药只能按

保健品进入欧美市场,中药出口仅占国际植物药市场的5%。

  与中药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天然植物药的年进口额已经超过6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与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品种太少。这就要求我国中药企业积极去探索与国际医药市场对接的产业发展模式。

  青蒿素要想打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的种植与生产技术,而且需要对包括种子培育、规范种植、提取加工、成药制造、研发在内的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国内生产青蒿素的医药企业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

  前二十年,中国的医药企业只能以纯原料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医药市场,而青蒿素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其发展模式将成为中国其它医药企业走向世界的模本。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