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棉花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15:06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由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近日发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产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系列分析报告——棉花分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新农村建设政策影响下的棉花行业显示出了新的特点。

  报告数据分析显示,棉花播种面积温和增加(突破8000万亩,达到8095万亩,净增505万亩),单产增超历史(达到80千克/亩的高水平),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达到650万吨高水平),品质优良,丰产已成定局,严重短缺的资源将有所缓和。

  监测结果指出,今年棉花僵瓣花少,色泽好,品质优,这将明显缓解资源的短缺,满足优质棉的市场需求。各流域面积有增有减,单产增,总产增。棉花生长不断好转,实际产量好于预期。自然灾害面广量大,但绝收(成灾)面积仅为去年的1/3,病虫害中重度发生

  主要经营管理指标的变动表明,在国家宏观调控、新农村建设等背景下棉花行业风险因素已经凸现。从银行控制行业信贷风险的角度考虑,新农村建设下棉花行业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经营风险

  (1)自然条件的限制

  自然条件对棉花生产企业的农业生产有直接影响。水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限制,能否保障灌溉用水将直接影响棉花加工企业的农业生产,而供水价格是否稳定也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影响棉花加工企业的盈利水平。此外,棉花加工企业所在农区自然灾害有大风、沙暴、干旱、冰雹、霜冻、低温等,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除自然条件外,病虫害对农业生产也有影响。至7月底,全国棉田受害面积达到9222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113.9%,重于去年和常年30个百分点。

  (2)产品价格方面的限制

  棉花是我国主要农产品,在1999年以前,国家对棉花收购实行指令性价格;在下一个棉花年度,即1999年9月1日起,棉花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由国家提出收购指导价格。目前影响棉花价格的主要因素,一是棉花产量,二是棉花需求量,三是国际市场棉花价格。

  (3)业务结构过度集中的风险

  棉花加工企业目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跨行业经营难度大。主要产品为棉花,其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1%,若棉花生产经营的效益下降,则其他农作物效益难以完全弥补,棉花加工企业的效益将受影响。

  (4)融资能力限制的风险

  农业生产属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行业。农业生产的周期为一年,前期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生产经营中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若资金不足,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棉花加工企业经营。

  2、行业风险

  农业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但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投入大,见效缓慢,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差。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重要原材料,易受相关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周期制约。

  (1)竞争风险

  棉花加工是纺织工业原料的基础工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扶持发展,随着棉花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地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环保风险

  棉花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存在“三废”治理的环保问题,属于重点防治污染的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行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

  3、市场风险

  (1)行业竞争的风险

  由于纺织业技术门槛、行业壁垒较低,国内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较多,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截止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棉纺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632家。由于规模普遍偏小,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导致初、粗加工生产能力过剩,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而中高档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均显不足。尽管棉花加工企业一直定位于中高档纺织面料的生产和销售,但在纺织行业整体受到挑战的情况下,棉花加工企业经营亦要受到较大的影响。

  (2)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棉纺织工艺技术和生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高档服装、装饰面料产品的更新频率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如果出现更具优势的新技术、新产品,则会对棉花加工企业现有的产品市场造成冲击,棉花加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与市场趋势变化是否一致,将对棉花加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3)产品外销风险

  目前,棉花加工企业产品通过直接出口的方式销售给国际市场。2006年上半年、2005年、2004年和2003年产品外销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30.47%、30.57%、33.50%和62.39%。随着棉花加工企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棉花加工企业产品外销的比例有可能扩大,棉花加工企业将继续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国际纺织品市场贸易政策、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棉花加工企业产品外销数量和棉花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市场管制风险

  棉花销售价格与渠道均由国家政策规定,不同于其他自由流通的商品,目前棉花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棉花尚未直接面对销售市场,实行国家统购统销。如果国家放开棉花的流通市场,放弃统购统销,则棉花加工企业的销售方式将有根本性改变,棉花生产企业直接进入流通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组建销售队伍,参与市场竞争。棉花加工企业面临转变市场观念的考验,同时若在国家放开棉花流通市场而市场流通秩序和价格又不能在短时期内理顺的情况下,棉花加工企业的主营产品-棉花的销售可能受到影响。

  从相关行业看,纺织行业棉花需求量下降,使用成本较低的化纤原料比重增加。国产棉连年增产,价格又高于进口棉到厂价,致使国产棉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纺织企业、棉花经营企业处境困难,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棉花生产的发展。

  4、政策性风险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受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农业生产仍享有多项优惠政策,种植业、农副产品初加工业免征增值税,至1998年底免征所得税。如国家农业政策、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将对棉花加工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1998年4月国家决定适当降低棉花收购价格,内地标准级皮辊棉收购价格每50公斤由现行700元调整为中准价600元,浮动幅度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级皮辊棉收购价格每50公斤由现行630元调整为中准价600元,向下浮动5%。

  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棉花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国家只提出下一年度棉花收购指导性价格,遇特殊情况,国家可在一定时期内对棉花收购价格或销售价格规定一定程度的限制;实行棉花收购、加工的资格认定制度;逐步推行棉花公证检验制度;调整优化棉花生产布局,近几年,要放缓新疆棉区发展步伐,在2000年以前棉花播种面积;进一步压缩黄河流域棉区面积。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棉花的购销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逐步走向市场化,棉花加工企业将面临如何适应变化。

  3、产业政策风险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8]2号文,棉纺织行业进行了压锭调整,国内棉纺织品供求关系有所缓和,但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加大了技术水平、技术装备、产品档次、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编制的《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加快技术结构、原料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于棉纺织行业,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明确鼓励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以上政策要求棉纺织企业及时对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并与之适应。此外,根据财税[2003]22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棉花加工企业纱、布的

出口退税率由15%和17%调低到13%。因此,国家对棉纺织行业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对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4、外汇

汇率风险

  棉花加工企业部分原材料从国外采购,并且棉花加工企业本次募集资金投入的技术改造项目中部分设备需从国外引进,因此汇率的波动将给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项目投资成本方面带来风险。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这种升值将会在短期内改变纺织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经营业绩。棉花加工企业产品大约30%出口国际市场,

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减产品盈利空间,再加上中国棉纺织企业在国际上所具有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人民币升值会给棉花加工企业产品经营带来一定不利风险。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