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长三角民企掘金新农村藏误区 银行信贷面临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3:45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12月6日在杭州成功举行。来自长三角16城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企业界代表交流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自中央年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长三角民企就掀起了一股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潮。然而经过近一年实践后,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认识的误区逐渐暴露,银行信贷和金融服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民企纷纷投身新农村

  中央年初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长袖善舞的

长三角民间资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新舞台,长三角民企掀起了一股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仅浙江,截至目前,已有近1.5万家民企以各种形式参与其间,其中有3561家民企与行政村结对,共兴办企业1.05万家,投资金额达77.8亿元。在嘉兴,4923家乡镇企业在开展村企结对活动中捐资约1个亿,并建立了包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村级经济实力增强的“一包两增”责任制。在率先开展“农村经济顾问”的奉化市,280多位乡镇企业家已经帮助经济薄弱村兴办开发项目150个,投入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花园集团、东冠集团、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瀛东农工商实业公司等还创造了村企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大误区暗流涌动

  经过近一年实践后,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认识的误区也暗流涌动,民企逐渐萌生“雷声大、雨点小”、“重眼前、轻长远”、“重治标、轻治本”等诸多误区。

  一是在参与氛围上“雷声大、雨点小”。有些企业认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而非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已上缴各种税费,不应再承担支农建农义务;有的则认为,乡镇企业是经济转轨期间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历史使命已完成,不应再被要求担当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

  二是在支持机制上“重眼前、轻长远”。部分企业把支持新农村建设当作权宜之计,机制不健全、行为不规范、临时抱佛脚,急功近利。

  三是在投入方面“重治标、轻治本”。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往往局限于为农村造桥铺路、开展慈善救助上,有的甚至以美化环境为名,建造中看不中用“标志性雕塑”,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浙江的调研显示,由于上述认识的偏差,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村企结对”活动的尚不足30%。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的积极性,仍是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银联信分析:

  银联信认为,在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银行信贷和金融服务目前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资金需求量更大。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大部分仍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

  二是服务需求方式更加多样化。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客观上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而现有农村金融服务存在明显不足。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作用,改善农村信贷环境,银联信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不断培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利用好现有的信贷资金。

  农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不旺,一是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层次低,低投入,低产出,技术含量不高,;二是企业普遍不强,做大做强产业的迹象不明显,农民对市场的前景信心不足,没有追加投入的源动力。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时,技术要向农村倾斜,人才要向农村流动,集中技术和人才优势,利用信贷资金,扶强壮大几个企业,带活农村经济,形成良性的持续发展。

  2、银行应不断推出应变措施,提高信贷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首先,银行应转变观念,变坐等客户为主动寻找客户,主动上门服务,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其次,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对信用好又有市场前景项目的客户,积极争取政策,放宽抵押限制,与客户签订驻客户单位监督员协议,采取监控资金流向的办法,防治信贷风险;第三,可向社会聘请市场、技术、信用等各类调查员,对其客户进行贷款调查论证,以便做好信贷决策;第四,加大信贷政策及信贷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怎样去贷款。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