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外资银行进入在即 中国银行业信用水平有望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22: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刘长忠

  自二00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始,中国将如约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并使其享受与中国银行业平等的国民待遇。

  从此,中国境内的中外银行业竞争将开始并将日益加剧,特别在是人民币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等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外资银行将凭借其积累多年产品创新经验与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其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对中国国内银行优质客户的进行争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产品创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新的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然而,与外资银行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相比,其差距明显;而形式上的“皮毛”模仿,又成为产品创新的阻碍。

  中国银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长期以来难以改观的关键所在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国内银行客户资源丰富且庞大的网络系统,向被公认为外资银行无可匹敌之优势。然而,此却又成为内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原因在于其众多的网点,带来巨量表单处理,不但耗费大量的资源与成本,而且影响到金融产品创新、中间业务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据中诚信国际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随着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和改制的进展,股份制银行业绩的增长以及城市

商业银行的重组整合,中国银行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趋于主导地位,其整体信用得到不断提升;来自政府的支持和不断改进的治理监管以及强劲的业务增长,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高和不良贷款率的继续下降,总体上改善了中国银行业的财务状况,提升了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但据此尚不足与那些具有多年丰富市场和营销经验的外资银行同日而语。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实力和透明度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差距。

  中国信用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改制促进了银行治理的改善,但改制后的中国银行业仍然面临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压力。中国银行业刚刚开始从单一的信用风险控制转向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由于传统的银行治理缺陷,防范操作风险的制度机制缺乏,抑制道德风险的银行文化的缺失,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将逐步上升为中国银行业发展中重要风险来源。因此,防范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则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严峻挑战。

  分析人士称,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和竞争,有助于促进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改制后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自政府直接财务支持的力度将会减小,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的政府信用将逐步淡化,自身财务实力的改善,有望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水平;而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亦将进一步弱化,财务实力随之逐步改善,其体信用水平有望不断提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