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银行业 腰杆越挺越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4:53 中华工商时报

  实习生向辉本报记者徐思佳

  面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光大银行的李先生相信中国的银行决不是5年前那群“惶恐的羊”。

  “5年当中,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作战’肯定没问题。”在国内一家竞争力较强银行已工作6年的李先生,并不害怕竞争,“再说,政府对中资银行仍然有保护”。

  5年来,经过注资、股改、上市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总是处于被批评地位的中资银行一路走来,已成长为一个具有蓬勃朝气的“年轻人”。尽管还不能和汇丰、花旗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金融巨头们相比肩,但中资银行和他们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至少和自己5年前比,中资银行各方面改观还是较大的,已经有了“回春”迹象。

  “中资银行准备还是比较充足的。”张伟评价道,“在公司治理、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另外在在

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上也开始重视起来,而且中资银行还有成本优势。”张伟是中国
人民银行
研究生部教研处副处长。

  如果要把中外资银行的较量比喻成一场战争的话,对外经贸大学银行管理系主任何自云则喜欢从软

  实力和硬实力方面来发现中资银行的优势:战争是在中国的“战场”上,中资银行面对的是“本土客户、本土文化、本土思维模式”;互联网再怎么发达,老百姓还是会很习惯到银行网点去,和真实的人打交道,那么,中资银行经过精简后遍布全国的网点自然就成了其优势。近年来,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逐步收缩至大中城市———这些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地。

  由于银行的政府背景,老百姓便形成了“银行是国家的,国家的银行最安全”的“良好印象”———这是中资银行的先天优势。而投资者的部分信心同样来源于此。

  2006年12月11日———中外资银行全面“开战”日。既然竞争不可避免,那么就坦然面对吧。在短时间内外资银行不会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中资银行会采取什么战略战术呢?这时候需要“军师”。

  鼓舞士气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跑马拉松的心理准备,持续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且只有靠强大的实力、真实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最终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何自云奠定了如此基调。

  下一步,已上市的中资银行需要让客户和热情空前高涨的投资者坚信———他们的选择没有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