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发展中间业务 防范银行风险十分必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11:48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发展中间业务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规模较小,但形成的风险却是十分巨大的。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存在着隐蔽性强、多样化、估算难度高等特点,加上银行对中间业务风险披露机制、内控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不严等问题加大了银行风险。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隐蔽性强。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银行信用卡、电子转账系统、网上银行等创新手段和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同时,也加大了中间业务的风险。其次是多样化。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资产负债业务的风险低,但由于中间业务的品种繁多,个性差异大,业务风险也有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等等。再次是估算难度高。对于大量的不断出现的创新金融工具,单笔业务量相对较小但种类繁多,要运用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及决策方法来准确衡量这些业务的风险程度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中间业务的交易,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主要集中在银行和证券商手中,有交易集中化的趋势,这种集中化的趋势和中间业务的高杠杆率联系在一起,使得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既存在较大盈利的可能,同时也必然潜伏着巨大损失的可能。

  以

商业银行为例。工行上市以后,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加,每股净利润和资本收益率有所下降,为了保持以前的业绩,商业银行往往扩充自己的业务规模,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资本同加权风险资本的比率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就是核心资本同加权风险资本的比率,必须达到4%。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使得商业银行又增资扩股,扩大资本金。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仿佛进入了一个从“扩充资本,到扩大业务规模,再到扩充资本”的“怪圈”。而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发展仍相当落后。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多个中间业务品种中,多集中在代收代付、结算、代理、信用证、银行承诺贴现等劳务型业务上。不仅品种单一、业务范围狭窄,而且发展空间限制多、批报程序复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智力投入为主、技术含量高、赢利潜力大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资产评估、租赁、各类担保贷款、投标承诺、个人
理财
业务等还不足,高收益且具有避险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刚刚起步。商业银行业务活动表外化、金融产品多样化、盈利结构综合化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间业务以其盈利性高、对资本要求低的特点,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地位日趋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较小,业务品种较为单一。如今,我国商业银行要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差距,就必须发展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期货期权及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但是,中间业务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银联信分析:

  目前我国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虽然规模较小,但形成的风险却足以引起重视。其中,尤其以担保类中间业务的风险较为明显。我国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特点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担保类中间业务的风险比较突出、存在风险滞后现象,潜在风险大、金融衍生业务产品的风险等等。另外中间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部分银行在中间业务运作中不遵循业务程序,管理不严等问题。银行内部人员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弄虚作假、违规办理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给银行造成损失。其次是中间业务风险披露机制不健全,中间业务信息方面的披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不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大规模发展还刚刚起步,它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监管还不是金融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没有出台严格的监管法律法规。

  银联信分析师建议银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控制中间业务风险: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创新。规避业务风险,实施反担保保障。优化客户结构,合理确定中间业务的范围,将中间业务纳入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之内。要建设好四个机制: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衡量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另外,央行应加大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在开拓创新中间业务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合规性,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违规经营和账外经营。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