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叶檀:信息硝烟让银行并购案公平性存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11:40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据新华社报道,昨晚20时左右,广东发展银行与美国花旗集团牵头组织的国内外投资者团队在广州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花旗集团与IBM信贷、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普华投资等国内外企业组成的投资者团队出资242.67亿元,认购重组后的广发行85.5888%的股份。此事终于尘埃落定,无需劳烦有关部门反复澄清了。

  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在回答该商业银行有关重组问题的提问时说,“关于广发行的重组问题,我所得到的信息,应该说进展比较顺利。选择谁作为最后的战略投资者,这将由广发行的股东、董事会来进行筛选和最后确定。银监会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新加入的股东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银监会市场化的开明态度可以大大宽慰急于引资重组的各家商业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因其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超过502家的分支网点和全国银行业务的金字牌照,从曾经的烫手山芋变成了今天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并购竞争之惨烈前所未有。并购动议消息透露于十六个月以前,期间外资金融机构的母国政要频频出面助阵,历经改标、财务投资者撤退、有关部门数次澄清,更引发外资入股中国金融机构是否有损国家经济安全的大讨论。

  作为外资银行并购中国金融机构的一个标志性案例,广东发展银行并购案引起全世界金融机构的关注在情理之中,作为中国银行业开放的风向标,广东发展银行并购案的尘埃落定与《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一道为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打开了大门。两者在时间上的重叠绝不仅仅是巧合。

  这一并购案早如箭在弦上,已经控弦太久,再控下去很可能害人害己。按照决策层制订的银行改制时间表,内地金融机构准备资本充足率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他们面临的命运是要么重组改制获得重生,要么被逼退场,这是银行和地方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当然,对决策层而言,退场家数过多,这场银行改制风暴就很难取得全功。

  各家商业银行的老股东也愿意外资入主。对投资者而言,没有比通过新管理团队的进入而让旧股飙升更让人开心的了。

  该商业银行本身的态度如何不言可知,他们提供的喜报为重组的必要性提供了佐证:根据银行自身的预计,该行今年的税前利润将达到28亿元,重组后的不良贷款比例也将降到4%左右,将晋升同行最优标准。以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代替政府机构成为股东,自然是市场、投资者与员工之幸。但以此逻辑推论,中国的金融机构大概只能像某些投行人士所说的全由外资收购,“就像英国一样”。

  对海外媒体所担心的花旗整合手段和经营模式我们无需过多操心,站在本位立场上考量,有一些事更发人深思。这起并购案出现民资的普遍失语,由此导致的市场内生资源的退化成本到底有多高,还无法估量;监管层所设定的外资持股比例被轻易绕过的风险仍然存在,花旗获得相对控股权后与盟友IBM信贷的愉快合作会增加外资的发言权,花旗团队中的中国人寿与国电集团是否会成为外资“过桥”通道,有待观察;围绕该起并购案纷传的无数信息说明这一并购案缺乏权威、及时而透明的信息。

  任何金融机构都难以漠视中国经济前景与中国庞大的市场份额。按照国外某些银行家的说法,“从长期来看,中国是必须进入的市场”。这出翻身道情到底能唱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最终演变成摒弃内部市场资源的外资大合唱,恐怕很难说得上是本土市场之福;如果不消除围绕数起并购案的诸多传言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滞后与不透明状态,中国的并购市场也很难说得摆脱有关公平性的质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