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资银行窃喜:不是狼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1:15 东方早报

  从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人提醒国内银行外资银行“狼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让外资银行“群狼”可以明正言顺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攻城掠地”。但中资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的态度却是,外资银行的确会带来相应的市场冲击,但中资银行已经有所准备,挟有本土优势与网点规模的中资银行在竞争中并不处于劣势。

  中资行严阵以待

   对于中外资银行即将展开的“贴身肉搏”,在汇丰从业多年的交通银行副行长叶迪奇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中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等业务的放开是逐步进行的,中资银行已经很长的时间作竞争准备。外资行给中国市场带来新的服务理念、营销模式、管理经验,中资银行也在逐渐吸收消化,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服务、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版图中,外资银行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市场渗透。但是,人行西安分行最新的一项问卷调查,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地处西部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也有所准备。在对西北五省区20个城市的银行业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问及“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或做过类似的研究分析”时,85%以上的调查对象都表示有所准备,尚未准备的大多数为城市商业银行或信用社。

  双方各有所长

   工商银行总行一名部门总经理说,目前,外资银行在华经营业务各有特点,有的集中在个人理财、有的集中在存贷款业务、有的集中在资本市场,都不可能构成对中资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面竞争。

  目前,一家外资银行在中国最多有二三十个网点,但中资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多达数千个网点。“国有企业、普通百姓可能会更信任中资银行。”建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但上海银监局一位人士也指出,外资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及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先进,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国内,外资银行的布点不及中资银行,但其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却令中资银行望尘莫及。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上海分行行长胡平西认为,外资银行的优势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运用水平。金融技术大多是成熟的技术,不是尖端技术。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技高一筹,主要是内控机制健全、用人合理的结果。中资银行在这些方面应向外资银行学习。

  高端客户与中间业务竞争白热化

   金融市场一直有“二八法则”的说法,但也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在中国是5%至10%的客户带来85%至90%甚至更高的利润,

  “未来五年中外资银行在高端客户这一块将进入白热化竞争。”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的担心在于,外资银行拥有先进技术和广泛的全球性金融产品,而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都“实际上是银行让利产品”。

  招商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认为,在人民币产品方面,中外资银行可以打平手,但在全球投资和外币产品上,外资银行优势明显,而且积累了高端客户服务和管理经验。“各家银行都重视中高端客户资源,中资银行最了解本土客户,有自己的办法来留住客户。

  一位金融专家表示,外资银行一方面通过对中资银行的持股,掌握中国金融业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新设机构,迅速扩大在华市场份额,这将使外资银行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外资银行还会和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和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贷、抵押

证券化、代客理财和私人银行等在内的核心业务,如果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被外资银行垄断,将不利于中资银行的长远发展。

早报记者 毛明江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