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世界造船中心东移 中国造船业迎来发展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15:45 银行联合信息网

  摘要:随着西欧造船业的全面萎缩、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世界造船中心表现出东移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造船业利润同比增长3倍,其中第三季度增幅比上半年又明显上升,利润同比增长5倍多。9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正式对外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将推动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西欧造船业的全面萎缩、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世界造船中心有东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造船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进入国际主流造船市场。从2003年起,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全面超过欧洲,主要客户群已由中小船东转变为世界大船东。2005年我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位列世界第二。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工业订单充足、任务饱满,造船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3倍,增幅较上半年明显上升,其中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5倍多,预计全年造船业利润同比将增长100%。我国造船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油运市场繁荣和世界贸易持续增长拉动了造船业的全球需求,也造就中国造船业景气度向好;其次就是我国造船量以及在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第三是因为造船厂在2003年、2004年航运周期顶点所承接的高价位订单逐步在2006年实现,导致行业利润率提高。

  船舶工业具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等特征,中国既拥有素质高、成本低的劳动力资源,又拥有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的资金、技术条件。中国的人力成本占船舶成本的比例不到10%,而韩国和日本均已达到30%,因此韩国和日本的船舶制造业盈利波动更大。前两年韩、本普遍亏损,加之受海岸线资源的限制,行业发展空间有限,世界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确立。

  造船技术方面,中国也正在不断提高,一批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船型开始进入国际造船主流市场。2005年,中国自主开发的17万吨级绿色环保散货船新接订单18艘,占该船世界市场份额的45%;中国自主设计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的20%;中国还成功开发了8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并具备进入万箱级船市场的能力。

  国内政策方面,9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正式对外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将集中力量建设长江口、渤海湾、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中船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作为珠江口造船基地建设的关键项目,对于完善我国船舶工业产业布局,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升级,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具有重要意义。《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是针对我国民用船舶工业提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建造的散货船、油船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到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接近韩国,LNG船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成为高新技术船舶重要生产国。

  未来5年,国内船舶工业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

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自主开发、建造的主力船舶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造船能力达到2300万吨,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25%以上,出口额120亿美元。此外,国家将重点建设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地区、珠三角地区三大造船基地,并将形成4至5家进入世界前十强的造船企业。

  由于目前造船价格仍然持续走高,中国造船业新承接的订单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我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与年产能的比率已经达到4.3倍,造船厂的销量和价格在未来3-4年都已经基本锁定,因此造船行业的高景气度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银联信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船舶市场需求旺盛。目前东亚韩国、中国、日本占据了世界船舶市场过半的份额,世界造船中心向东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韩日有较大优势,而且近些年,我国船舶自主研发能力取得了较大突破,中国产船舶在世界上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局面。海运由于其成本的相对低廉,必将继续成为国际运输的最佳选择,国际、国内对船舶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国家的支持必将带领中国船舶工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造船业内外环境良好,目前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可预期在未来的三四年中将保持发展势头。国内涌现了一些优秀的造船企业,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这些企业会在未来几年内壮大发展起来,有机会成为世界船舶业的领军企业。

  因此,银联信分析师认为,当前我国造船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造船业发展前景明朗。在我国建设三大船舶基地的过程中必将催生壮大一些船舶企业,建议银行关注相关企业,增加相关企业的授信,分享我国造船业发展带来的利润。

  [本文由银行联合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