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行引资样本:中外巨头的三国演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夏峰

  广东发展银行股权竞购战即将结束,若无意外,花旗将最终纳广发行入麾下。过去的一年多内,为争夺广发行,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平安展开了明争暗斗,演绎了一出金融业的“三国演义”。法兴的热忱,平安的激情,花旗的冷静,也在此过程中展露无遗。

  法兴:满腔热情难博青睐

  相比其他竞购者,法兴一直打着“遵守政策”、“稳定团队”和“长期承诺”的口号,希望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无意控股广 发行”的战略投资者形象。但令法兴遗憾的是,满腔的热情并未换得青睐。

  去年首次投标时,法兴出价235亿元,仅次于花旗的241亿元。今年5月,在明确接到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比例不得超过25%(单个不得超过20%)后,法兴又以最快的速度递交了新的标书,将拟持股比例降至19.9%。随后,法兴团队以及各自持股比例又率先确定,法兴、宝钢、中石化、大连实德和吉林信托的竞购方案浮出水面。

  “我们的诚意无可争议,有关部门应当认真考虑这一情况。”法兴中国区总经理普瓦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在普瓦耶看来,法兴在银行经营方面的优势并不逊色于花旗,改造绩差银行的成绩更是突出。普瓦耶告诉记者,法兴并没有控股广发行的打算,而且对广发行的承诺也是长期、稳定的。他表示,法兴为广发行制定的“重造”战略,是向后者提供先进的经验、技术等支持,通过提升广发行的经营能力,使其真正地走出困境。

  有意思的是,在最终结果宣布之前,法兴至今没有对竞购广发行失去信心。“对于所谓花旗获胜的消息,我们并不太在意,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普瓦耶说。

  平安:孤军作战奋力一搏

  本次竞购战中,与国际银行巨头展开贴身“肉搏”的平安集团可以说是在孤军奋战。自年初荷兰银行退出竞标团后,平安就没有了竞购伙伴。

  今年夏天,平安终于出手。在新一轮标书中,平安承诺以现金捐赠方式给予广东省政府数十亿元人民币,助其解决广发行坏账。

  平安如此大手笔的底气何在?分析人士认为,《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十条”)于今年6月出台。受此影响,平安可以不再囿于资本金的限制,而可以用保险资金(保费收入)投资银行股权。

  除了资金来源有所保障外,平安放手一搏的根本原因还是对金融控股集团的执著梦想。尽管已经握有平安银行和深圳市

商业银行,但前者至今未能摆脱合资身份,后者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城市商业银行,业务仅局限于深圳一地。业内人士指出,平安银行和深商行都无法与平安集团全国性业务的网络架构相匹配,更无法发挥出预期的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

  花旗:冷静源于“成竹在胸”?

  在竞购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居于主动地位的花旗,表现得却是异常冷静。

  去年首次揭标时,花旗计划拥有至少40%的广发行股份, 令外界吃惊不小。根据

银监会有关政策,单个和多个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比例分别不得超过20%和25%,所以花旗此举直接挑战政策上限,使得市场相信广东方面已与花旗达成一致,将获得政策豁免。

  随后的进展却出乎花旗意料。今年5月8日,银监会在广州开会时明确表示,上述政策限制不得有所突破。为此,经过比法兴长得多的过程后,花旗亦将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但其全资子公司———第一联合资本拥有5%广发行股份。

  从去年开始,花旗对外的口径就一直是“不予置评”,以致关于任何花旗竞购进展的消息,均由媒体间接获得。有分析人士指出,花旗低调的原因可能是其对竞购结果成竹在胸。

  到目前为止,花旗内地业务与其全球巨头的身份并不完全相符,该行内地创造的收入只占花旗集团亚洲区总收入的2%。香港地区占了12%,韩国占14%,印度占10%———这些经济体的规模都小于中国内地。“花旗拓展内地业务的决心,已是前所未有的强烈。”一位花旗内部人士如此向记者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