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水下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10: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高静 北京报道

  “从水面以上来看,包括网银、客服,国外有我们也有,但看水下,我们只有以账户为中心一维的计算系统,再加上简单的报表和财务系统,而国外每一笔交易在水下都涉及到六个纬度。”2006年10月,华夏银行(600015.SH)分管科技部门的行长助理恽铭庆说,把国内外银行科技系统进行比较,能总结出一个有意思的“冰山”现象,露在水平面以上的七分之一冰山,相当于银行前台,水下的冰山部分相当于银行的后台,而国内银行目前所欠缺的,正是这水下的“功力”——他们看不到水面以下藏着的客户关系、风险、成本、产品、营销渠道。

  而华夏银行科技部门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从“水面以下”加强银行核心

竞争力

  “我们原来是部门银行,多级管理,整个业务流程是以账户为中心,进行会计核算。而支持部门与银行多级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是仅仅以账户为中心支持会计核算功能。”恽铭庆说,由于涉及经营管理能力的数据收集系统不健全,用于精细化管理的数据匮乏,难以进行更为灵活的全面经营和管理。

  不过,新的IT系统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新系统的数据层记录保存了全行统一使用的数据信息,并按业务功能集中,进行统一管理。新系统还能够同步处理账户、分支机构、渠道、风险、产品和客户等六个纬度的信息。

  在新系统的应用层,包括了银行所有业务的处理系统以及子系统,不仅有支持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业务运营应用系统,比如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还有支持银行管理的业务支持类系统,比如总账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此外,还包括了为建立在数据仓库平台基础之上的决策支持应用系统,比如风险管理系统、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盈利分析系统等。

  新信贷系统是华夏银行在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成功实施的第一个系统。用恽铭庆的话来说,“这个信贷系统是从客户经理一直到资产保全,全行八千人中有四千人在这个信贷体系里面工作。”

  “过去因为不进入系统,所以每笔贷款都由各个分支行自行决定,人为操作风险比较大,现在各项手续都必须完备地反映在系统里,否则就无法进入下一步,并且每一步操作都有相应的权限对应到某个人员,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够追溯到具体责任人。”华夏科技部一位人士说,这样有效减少了各级操作人员的人为风险。

  不过,对于科技部门来说,系统上马以后并不就是高枕无忧。“上线和试运行以后还是有适应性风险。”恽铭庆说,当时这套在国外运行比较成熟的信贷系统在华夏银行上马以后,“整个排异能力非常强烈”,后来总行党委组织对分行行长进行培训、考核,新系统才最终被接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