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行股改借保险资金实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2:15 中华工商时报

  实习生向辉 孙晓辉 本报记者傅春荣

  专家认为资金不能成为“救命钱”关键要看股改方案

  给“病重”的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进行“输血”注资的“血源”又增加了一个,那就是不断长大的保险资金。

  根据保监会16日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保险机构入股银行获得“松绑”———持有未上市银行股权原则上不设上限。有专家称农行将成为保险机构投资热点。

  农行成香饽饽?

  据估算,目前只有国寿、平安、人保财险符合《通知》仍然较苛刻的条件,而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太平洋等保险机构则有望在明年进入银行业。

  保险业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猛,但长期以来,保险资金一直被“长线短做”所困扰,一直在寻找适合其安全、长期特性的投资渠道。而随着今年12月11日金融业全面对外资开放日期的临近,保险机构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投资热情也在高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以前银保之间实质性、深层次的合作还很少,但现在从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银保合作的限制正逐渐放开,在农行股改方面可能会有突破。”而大背景是———其他几家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中行、建行、工行已完成股改并且上市,同时金融混业经营呼声也很高。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保险机构投资农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从事农行问题研究郭田勇说,农行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造,也没引进战略投资者,保险公司有可能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有农行的股份,这样其持股成本会比较低,盈利空间会比较大,利用农行广泛的网点,保险机构正好可以扩大自己的业务。“在农行,银保这方面股权投资合作的空间比较大。”

  “已经上市的那几家国有大银行,对国内资金不是特别感兴趣,保险资金只能选择其他的出口,而农行恰好是他们考虑的对象。”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秦池江认为,保险机构能投资,对农行、对新农村建设当然是件很好的事。在银行业改革的关键时刻,需要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保险机构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保险资金不足以成“救命钱”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行“病”得很重。2005年农行年报显示,其不良贷款额占到同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农行无疑是国有银行改革中最难的。

  根据经验,在其他国有银行改革时,国家都会给其注资。而据估算,农行财务重组需注资600亿至700亿美元。原美国花旗银行高管甚至预计,农行的改革需要国家注资1000亿美元,这一巨额资金,相当于我国现有外汇储备的1/10。

  按照《通知》规定的比例测算,今年保险机构投资银行股权可用资金有450亿元人民币。“如果农行要整体改革,1000亿美元的改革成本可能是必要的,但这些资金不会全部用来注资。”郭田勇对此的看法是,450亿人民币对于农行改革并没有多大实际的作用,是杯水车薪,保险的这些资金并不能成为农行的“救命钱”。当然,另一方面还不知道保险机构到底能给农行投多少钱。

  “保险机构要想成为农行的股东,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行,同时也要冒很大风险。”秦池江说道,不能让保险资金去填补农行的缺口,至少先要保证保险机构本金的安全,确定会有较好的收益,保险机构才能去投。秦池江特别提醒对农行有意的保险机构:对于农行的现状、发展、市场前景、盈利能力,一定要有一个清醒、务实、准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千万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股改方案是关键

  “农行改革的问题不能再往下拖了。”郭田勇认为,在51天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前,中央会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在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上,将讨论这个很重大的农行改革问题,但到底农行改革会不会在这51天内出现重大变化,还很难说。

  “到底下一步保险机构投资农行怎么走,还是得看农行股改的方案,保险机构是不会去给农行‘卸包袱’的。”郭田勇的观点是,国家应该先卸掉农行的包袱,然后保险机构才会有积极性来投资。但问题是,敏感的农行股改方案迟迟不能出台,那么保险机构投资农行也就随之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农行分开股改,有个比较大的好处:股权变小以后,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包括对各个小的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可以节约国家的改革成本,郭田勇的比喻是———可以让“客人”进来一起帮忙打扫房间卫生。

  如果把帮助消化不良贷款当作成为农行战略投资者的一个“门槛”,那么对于有强烈投资银行冲动的保险机构来说,其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