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银行须抛弃傍大款思维 小企业业务可获较高回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6:27 大洋网-广州日报
    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最受瞩目的一场思维盛宴,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省分局主办的小企业融资论坛昨天开锣。来自多家机构的业内权威和专家济济一堂,就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共同把脉,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良方。监管者、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都认为,必须改变银行业目前“傍大款、垒大户、过独木桥”的惯性思维,建立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

  银监:贷款扎堆风险太高

  中国

银监会统计部主任、新闻发言人刘成相表示,现时小企业贷款仅占中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银行仍高度依靠赚取息差收入的“高风险、高耗能”型增长方式,贷款向大客户高度集中,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

  随着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贷款约束不断加强,银行贷款趋向谨慎。与此同时,银行的贷款集中风险日益突出。据统计,主要金融机构亿元以上大客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1%,而贷款余额却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0%;平均单个大客户贷款余额近5亿元。银行贷款的行业集中度也在提高。这些都导致贷款信用风险高度集中。

  银行要转变观念,一定要改变在小企业贷款审核上过度依赖合格的财务报表、过度依赖足额抵押担保以及过度依赖标准的信用评级。刘成相还透露,银监会将对小企业贷款的分类、拨备、坏账核销和考核问责制度进行调整。

  中小企业:诸多企业倒闭只因银行惜贷

  青年企业家李松生表示,企业的发展单靠自身的积累始终是走不快也走不好的。由于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大部分倒闭企业不是因为亏完了,而是因为资金链难以为继。

  “但是,目前中小型企业要想获得融资特别是银行的融资确实不容易。”李松生举例说,银行接受的抵押担保的条件主要是不动产。对于动产,只有个别银行能接受,但是抵押担保的成数也极为有限。譬如现在某商业银行推出仓单质押贷款(如钢材),当某一规格钢材的市场价格6000元的时候,银行评估的价格为5000元,在此基础上打6折来贷款,结果只能贷到3000元。对于设备融资,大部分银行都不接受。

  另外,银行贷款期限一般只有一年,甚至更短,到期要还旧之后才能贷新,但是企业的资金都已经变成了各种存货或应收账款,企业要应付到期的转贷相当吃力。

  银行:小企业业务可获较高报酬率

  “国内银行低水平同质竞争严重,对大公司客户的竞争更是到了近乎白热化的程度。”刚从外资银行高管身份转变中资银行行长角色的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毫不客气地指出,国内传统银行业务发展依赖的大公司客户正逐步走向成熟和适应市场化经营环境,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对银行依赖度和融资需求不断降低,而外资银行又不断融入国内金融环境。目前国内银行大客户营销的综合收益水平增长困难,传统业务经营方式正在走向尽头。

  王浵世表示,客户结构调整、资产结构调整、收入结构调整等因此成为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公司银行业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方向。国际经验以及民生银行近期的试点均表明,小企业金融业务可以实现较高的利率风险定价水平和较高的股东报酬率,这也成为民生银行未来业务调整和升级重点考虑的方向。

  银监局:粤小企业融资状况正在改善

  广东银监局局长彭志坚称,广东省小企业融资难状况正在得到改善。据悉,近年来广东银行机构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正逐步加大。彭志坚举例说,以往小企业财务信息不足是银行审批贷款的主要难题,但这几年银行机构通过纳税记录、电费缴纳、归行现金流量等非财务信息分析弥补小企业财务信息的不足。

  一些商业银行也采取许多创新做法。例如将小企业贷款集中统一审批,对A级以上的小企业,启用贷款“绿色通道”,贷款随批随放。广东农行、建行准备突破现有的信贷准入政策,对单户融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内,并且已提供了全额

房地产抵押担保方式的小企业,可不评级,而是根据所提供的房地产抵押物直接办理信贷业务。

  截至2006年3月底,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2075.69亿元,占广东银监局辖内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5.5%,比年初增加123.08亿元。

  ◇允许设立类似于香港的财务公司性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该公司完全按市场化灵活运作,快速解决企业的短期融资需要。

  ◇大力推广设备按揭贷款,该方式不同于设备抵押,属于长期的贷款。

  ◇对风险稍高的贷款收取较高利息率,然后增加贷后管理成本来防范风险。

  ◇取消毫无实际意义的到期还旧之后才能贷新的规定,代之以到期的各项指标的审核。

  ◇仓单质押的货物估价要贴近市场,适当放宽融资的成数。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国家级小企业担保基金。

  ◇建议银行监管部门能够鼓励银行在小企业集中的地级城市加快设立分行或支行。

  专家建言

  文/记者孔华

  银监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