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从钢铁行业看过剩行业信贷风险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9:17 中国经济时报
■张振兴 袁成刚 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在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关注三大风险,其中之一是要关注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银行业信用风险。可见,产能相对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分析和防范的重要性。 偿债风险增大 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下降是一个趋势,行业风险不容忽视。随着下游行业释放产能过程中各种风险(如应收账款、存货、三角债等)的集聚,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钢铁行业也将难以独善其身。如果在钢铁行业尚处于相对景气时期未能有效防范风险,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可能集中暴露。 2002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对钢铁行业贷款呈上升趋势。信贷投向集中于大型钢铁公司。银行信贷资金和上市公司报表反映,期限结构的中长期化趋势明显,许多大企业集团关联企业担保问题突出。集团关联企业担保的贷款金额大,以信用形式承担的担保连带责任大,致使担保贷款与信用放款差别不大。 2006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产能继续释放,产能过剩趋势明显。宏观调控政策对小规模钢铁企业(特别是处于淘汰类或限制类边缘的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规模较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来源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企业中,有的面临已开工项目增加投资问题,有的面临淘汰限制问题,需要扩建达标。金融机构也面临两难境地,收回贷款或不新增贷款,企业运营可能出现问题,贷款可能出现损失,如果继续贷款,行业过剩和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更不容忽视。需要警惕的是,在宏观调控下,淘汰类或限制类企业,可能利用资产重组、改制、破产进行“逃废债”。 现行的钢铁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钢铁企业都在投资兴建大型项目,利用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增加资产负债率,加大中长期借款总额和比重。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判断也如产业政策中所言,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处于更为有利地位,增加了对大企业的信贷投入。贷款向大型企业倾斜集中,加大了银行对大客户的依赖性,而且银行竞相压价,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如下浮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拓小企业贷款和中间业务的动力却显得不足。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近几年纷纷新建冷轧板生产线,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将在未来2-3年内集中投产,很有可能发生冷轧板的阶段性过剩。国内钢铁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报告显示,各自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各项指标趋向不好的方向,偿债风险在增大。 随着企业债市场的发展,银行“垒大户”的风险将日益明显。企业盈利能力好的时候,将发行短期债券或长期债券,替代银行贷款,银行资金被迫闲置。在盈利状况恶化或现金流不足的时候,企业将选择增加银行贷款用于偿还企业债券的本息或弥补资金不足。银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规模限制的产业政策,实际上指明了小企业的发展方向,扩建或新建项目,增加产能,力求达标。一方面钢铁行业产能扩张的态势难以抑制,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银行业信贷风险。 利率风险增大 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偏低于国际市场,也低于国内投资回报率。贷款利率涨幅小于PPI涨幅,存款利率一直未发生变化,厂商和居民面临的实际利率反而下降。虽然近期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但属于小步加息,长期偏低的利率以及债权人保护制度不尽完善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冲动难以抑制。不排除未来有多次小幅升息的可能,中国利率的期限结构在未来几年内也可能发生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及其下游行业的资产利润率和经济利润率存在下降的趋势,财务费用支出增幅却呈现上升趋势。利率上升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指标,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证券融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对于银行来说,既面临企业盈利能力和筹资能力下降带来的信用风险,又面临存款利率上升带来的成本增长的风险。过度集中于大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将面临利率期限结构调整和大企业发行债券提前还款的利率风险。大型钢铁企业贷款中长期化,与相对过剩的行业特性和业务经营的波动性特征不相匹配,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 钢铁行业信贷资产蕴藏的风险不断增大。然而,在经济或行业繁荣时期,按照静态表象进行的贷款质量分类可能存在高估贷款质量的问题,按静态比例计提损失准备可能存在少提拨备的情况,结果导致风险在经济衰退过程中才暴露出来。 政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环保调控力度,鼓励市场化方式的企业兼并收购。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应发挥环境保护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的作用。从环境保护和降低能耗上,进一步限制落后产能和淘汰产能的扩张。利用换股或股权转让的方式,通过企业兼并收购进行存量重组,而不是新建或扩建项目,加强行业集中度,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和产能过剩。 其次是要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公开发行并整体上市。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增加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还可以收购控股股东的采选资产,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三是要大力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强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提高风险资产定价能力。在防范金融市场替代效应的同时,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要改变过分“垒大户”的信贷行为倾向,进一步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改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 四是要引入附加条款和限制性条款,学习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创设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中长期信贷合同中,应该增加附加条款和限制性条款,如规定银行提前解除合同收回贷款的条件或客户不得提前还款的条件等等,对债权进行适当的保护。利用现有的商业银行可投资的金融工具,防范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 五是要加强重点行业贷款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工作,加强重点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子公司结算账户和现金流的监测,实行并表风险管理。 六是要关注小规模钢铁企业运行情况,积极防范信贷风险。农业银行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应该对本系统内钢铁企业信贷风险进行排查。密切关注淘汰类或限制类钢铁企业的运行情况。实施信贷资金的有序退出。对已经出现信用风险的企业,要加强资产保全措施,积极防范信贷风险。 七是贷款损失准备比例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具前瞻性和审慎性。商业银行应该提高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资产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各级监管机构应按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分类监管原则,进一步加强银行监管。鼓励商业银行在不违反监管当局关于计提比例原则范围的基础上,研究前瞻性的、基于较长时间概率统计的、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方法,以体现贷款五级分类的行业差异。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产,商业银行应当提高经济资本的分配系数。 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应认真执行中国银监会关于依据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分类监管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重点行业信贷风险的监管工作。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