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银行加薪比赛开始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8:32 每日经济新闻

  建行将大幅提高员工薪酬达30%

  凌建平 祝裕

  主持人:

  国有企业借助国际化而起的加薪竞赛似乎已经开始。据媒体报道,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上周宣布斥资97.1亿港元收购以香港为基地的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行国际化后,建行行长郭树清表示,今年建行将提高员工薪酬达30%,另外还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据郭树清介绍,建行的员工薪酬即使按内地标准也是最低的,去年建行人均收入只有8.8万元,而交通银行人均是9.8万元,中国银行人均更达10.3万元。

  如果说前一时期联想高层欲加薪,还是民企的事情,那么建行这样一个带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现在是和内地同行比高薪,过两天大概就要仗着些许国际资本的血统,和国际银行资本家比薪水了吧?

  大众评判台

  “没道理”

  羽良:名不正言不顺

  建行上市、提薪,从表面看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假如建行现在已经彻底成为一个国家控股,但完全依赖市场生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此举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建行并没有完全剥离其作为国家银行的诸多半行政性功能,换句话说,建行还在倚仗国家行政资源掌握着相当部分的个人银行业务。既然老百姓生活离不开这些服务,但又没有其他银行可供选择,建行此时以商业化为名收费,并借此给内部职工加薪,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陈菁:薪水上涨理由太牵强

  银行可是占有国家资源的垄断企业,不能想涨工资就涨工资,而且建行的工资标准作的是横向比较。众所周知,银行这些垄断业的工资早就高出平均水平许多,现在还能涨吗?

  曹中铭:业绩是否也能提高三成

  国际化不是加薪的理由。建行今年提高员工薪酬30%,其业绩是否能同步提高呢?既然“股份”了,那就要在公司治理水平、业绩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利益方面。

  乐宏文:先把坏账补上再涨吧

  建行作为一个企业,就算把工资涨成天价都没有问题,只要它愿意。但是加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建行先把国家填进去的资本金吐出来。

  石先生:拉大收入差距,到底该由谁来管?

  国资委能管中石化、中移动这些大国企,可管不了银行的收入,可银行的收入好像也不归

银监会管,那谁来管呢?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建行涨完了中行涨,中行涨完了工行涨吧。

  “中立”

  邓刘易:属内部事情,局外人不要过多插手

  工资是涨还是跌,这是公司内部的事情,只要不是靠搜刮老百姓的钱财而来,多发点工资给员工也不是坏事。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来讲,没有什么权力去限制他们涨薪的。

  ◆沸点特稿

  建行有必要使薪酬更规范化

  高航 汇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建行的加薪与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现在不清楚。但单纯从加薪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加薪与否本身并不是一个焦点,如果真如郭树清所说的那样,建行的工资水平在整个行业中属于低水平,那完全可以加。但关键是什么时候加、如何加。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工资水平,我不知道建行低于业内水平的工资是不是会造成吸引人才困难以及人才流失,但据我了解,通常情况下,在正常的行业中,如果工资低于业内水平三成是有可能会造成以上情况的发生的。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如果的确属实,郭树清作为建行行长确实需要做一些事情来改变现状,当然,前提是要参照建行的薪酬理念,我们不排除有的企业的薪酬理念就是比别的同行少,用的是其他方式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但一般情况下,较好的企业如果薪酬不能比市场水平更高的话,至少是希望能达到市场水平的。

  郭树清觉得建行薪酬低,需要调整,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不需要我们把太多焦点放到此处。关键问题是他们的调整策略。三成的加薪,是在一夜之间提升到位呢,还是分几步走?假如少给三成的薪水所造成的人才流失情况不是太迫切的话,我建议一步步走,这样对股东和公司财务更有利。建行花费97亿港元并购了美国银行,已经有不小的财务负担,马上再做出较大的举动,肯定会对建行产生一定影响。从媒体的报道里可以看到,加薪与期权激励会一并实施,从薪酬策略来讲,这样的做法也不鼓励,“不要把鸡蛋一下子全扔出去”,分步走显然更具有激励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把十元钱分十天给员工还是把十元钱一次性给员工,哪个的效果更好,这是有讲究的。

  我不清楚是媒体把加薪与收购两件事混在一起,还是这两件事之间本来就有必然的联系,也许加薪事件本身已经酝酿很久,只是恰巧在这个时机公布出来。

  不管是垄断还是半垄断的行业,都会走向市场,进行商业化,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商业化的举措,薪酬的市场化也是商业化所包含的内容之一,我认为在走向市场化商业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理解。即使只把它们看成是国家的银行,也不应该不能涨薪。

  银行走向商业化的过程当中,不光有一般老百姓所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优胜劣汰、市场指标等,也有大家所关注的薪酬变动等。我相信,银行业肯定存在隐性收入,既然要上市了,建行有必要使薪酬更加规范化,把隐性的变成透明的。如果这次的加薪把以前的隐性收入变成公开的收入,岂不也算是一件好事?

  韩强:建设银行员工持股计划想忽悠谁

  韩强

  26日有媒体刊登《建行抛出30万员工持股计划涉资156亿元以内》一文,让我们看到建行30万员工持股计划的破绽,那就是用国家与股民的钱为自我激励制度埋单。

  请看报道:目前建行的全流通H股共有2247亿股,市值7594亿元,如以2%计算,则建行员工会在市场中购入约44.94亿股,市值约151.88亿港元(156亿元),以建行30万名员工计算,每人可以认购市值约5.2万元的建行股份。建行将成立员工持股基金,委托香港的中介机构从二级市场现金购买建行

股票。建行将向基金拨出专项资金,作为员工购股津贴。员工持股总量将占建行总股本1%-2%左右,按建行目前的股价计算,涉及市值最高达156亿元。

  “由于大手买入通常会有一个低于市价的折扣,实际上员工购股会享有双重折扣,一是大手买入折扣,二是建行员工持股基金给予的补贴。由于这是激励政策,故每名员工可认购的股数,将与其职务级别、绩效及工龄挂钩,不同的级别也会有不同的禁售期限制。”建行首席财务官庞秀生说。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建行员工自己出钱通过人民币换港币的形式集体从香港市场上买H股,实际上隐藏着利用国家资金谋本单位之利的“密码”。这个“密码”在哪里呢?

  一是大手买入折扣,二是建行员工持股基金给予的补贴。“大手买入通常会有一个低于市价的折扣”,这在香港市场上确实行得通,但是哪一个持大股的愿意折价卖呢?除非建行效益下降,持大股的人对建行失去信心,才会低价出售。

  最关键的是:建行员工持股基金给予的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在哪?建行可能会说“我行自己出”,关键就在这里。就上市公司来说,只有

公积金、公益金、利润,但是这属于全体股东。目前国有股占主导地位,这实际上用国有股东本来就有的公积金、公益金、利润,谋员工的私利。同样道理,也是用H股股东的权益,谋建行员工的私利。不仅如此,与“职务级别、绩效及工龄挂钩”,实际是与官位挂钩,官越大,享受的补贴越多!

  这里,让我们看到一个国企不向国家上交利润、转而谋取私利的典型计划。如果大型国企都如此慷13亿人民之慨换取自己的股权,那不是独立王国、不是产权不清,又是什么?

  建行是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在香港上市的,已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在郑百文事件中,建行郑州分行20亿元贷款收不回来,这是1998年的事情。而最近,建行又陷入新丰电厂泥潭,直接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贷款31.35亿元人民币。

  所以,建行目前急需要做的,不是员工持股,而是赚钱,弥补历史旧账,以及正在形成中的风险贷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