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生银行开启后经叔平时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9:50 《中国企业家》杂志
由来已久的股东意见之争,很可能随着权杖交接大幕的徐徐落下,而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文/本刊记者 袁朝晖 十载风云过后,民生银行走到了后经叔平时代。 2006年7月16日,民生银行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同时产生了新一届董事长和行长。现任行长董文标在就任民生银行行长6年之后,“顺利”晋级董事长掌舵民生;而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出任民生银行行长的,不是人们猜测已久的现任副行长洪崎,却是从天而降的前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王氵彤世。此举开创了在国内商业银行引进海外职业经理人作为行长的先河。 年届88岁的经叔平由于身体原因,自从2005年6月21日民生银行第三届董事会21次会议以来,就一直未能再次出席董事会会议,而是委托副董事长张宏伟代行董事长职权。 之后,关于谁来接手民生一事,一直是民生内外的关注焦点,此番董王组合尘埃落定,已基本勾画出后经叔平时代的民生银行的走向,由来已久的股东意见之争,也很可能随着权杖交接大幕的徐徐落下,而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董事长之争 “不到7月16日投票的那一天,谁也不敢说。”面对《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一贯开放的民生银行高层们似乎都变得谨慎起来。 事实上,觊觎民生银行董事长位子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曾猜测,民生银行的董事长有可能会从现有的两位副董事长——刘永好和张宏伟中间产生。一方面,两人对民生银行相当熟悉,另一方面又都在工商联任职。张宏伟更是在经老养病期间代表其在民生银行行使董事长职权。 而且,几年来关于两人对金融行业深度介入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其中,张宏伟对金融行业和民生银行的关注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张本人曾向记者表示:“在中国做金融,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并且未来很有潜力。而流通渠道已成为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环,我有把握在这一环做到全国第一。”甚至强调,“原则上东方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投资现状不会收缩,民生银行、新华人寿等的股权将长期持有。” 在民生银行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民生银行组成了高规格的沟通团队,在团队和投资人的面对面沟通中,通常的情景是,张宏伟成为发言主角,而相比之下,其他股东代表和行内人士就显得相当“安静”。甚至刘永好也曾对记者表示,是否掌管民生并不重要,只要民生能够发展得到投资回报。 7月12日,记者再次致电张宏伟,其时大部分媒体都已据公告猜测出董事会改选的结局。电话那端的张非常平静,“对于董事会改选的情况我不方便评论,但是现在外界多是传闻。”张宏伟还表示,民生银行董事会改选对该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切都是正常的程序”。 对于刘永好或者张宏伟来说,银监会任职资格审定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无法攀越的高山。接近银监会高层的人士透露,对董王组合的选择,是获得监管者认可的。而对于热切渴望直接掌管民生的张宏伟等大股东来说,银行业任职资格只是表面上的一堵无情的墙,其背后真正的动因,还在于管理层希冀在银行健康发展和股东方短期逐利冲动之间寻求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非股东方专业人士的董文标出任也就顺理成章。 民生银行股权分散,一方面弱化了大股东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大股东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董事长在协调各股东意见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在如何既让股东满意又说服股东“服从”商业银行发展规律方面,多年来,董文标在民生一直扮演着缓和冲突的重要角色。 董文标自言做行长要“非常注重规矩”。“哪些事情是经营班子的,哪些事情是董事会的,一定要分得清楚,我决不会去做分外的事情,决不岗位学雷锋,而是严格按董事会的授权做事。但是我的授权,任何人也不能干预,这是法律赋予我的,也是公司章程规定的。” 显然,“董文标任行长以来,民生银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为股东创造了可观的回报。正是这一因素,董文标出任董事长就有可能。经叔平、董文标均是非股东单位的董事长,但必须承认,董文标还不能完全与经叔平的地位、威望和资力相比。”知情人士如此评价道。 董、王组合 事实上,的确没有人比董文标更了解民生银行了。 1991年,从象牙塔中走出的董文标刚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不到一年,就使得该行的利润从末位跃升为“老大”,超过了郑州工行,业务量由两个多亿升至40多亿,一时间震动行业内外。1993年,董文标出任海通证券第一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进入民生银行。 2000年开始,董文标担任民生银行行长,开始全面实践他的经营理念,民生银行也开始脱胎换骨,“大集中”、“两率考核”、“三卡工程”……民生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几年,其资产已从当初的几百亿到现在的5000多亿,在中国内地15家商业银行中,综合实力排名已飙升至前十位。即使在全世界前1000家商业银行的行列里,年轻的民生银行不仅榜上有名,而且排位靠前。对此,董文标功不可没。 王氵彤世是前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他于1997年开始担任汇丰中国业务总裁,主导汇丰在内地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并由此和中国金融高官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担任汇丰中国业务总裁的5年多时间里,汇丰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很快,期间,汇丰在内地已经开设了9家分行,并且成为上海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与平安保险达成了参股意向。 57岁的王氵彤世担任民生银行行长,将会把汇丰银行在中国内地乃至全球的一些领先经验,特别是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经验带进民生,为民生银行实现战略转型注入活力,但他“不可避免地将扮演起一个过渡性的角色”。 据知情人士分析,事实上,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几乎完全“贡献”在国外商业银行运作中的王能否融入中国特色的民营银行已经为许多业内人士所担忧,况且是股东方和管理层之间关系微妙的民生银行,“董文标在其中将依旧扮演重要角色,王更多的是业务行长。” 新组合面临的挑战 摆在新组合面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补充资本金? 银行补足资本金有无外乎四条路径:一是发行可转债;二是增资扩股,申请增加发行A股;三是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四是到海外上市,筹集资金。 对民生银行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发和海外上市两条路。但不幸的是,海外上市虽几经周折,却已经梦断内部之争。 “H股发行计划已经彻底停了下来,我们现在都忙别的了,很久没有过问了。”民生银行H股发行计划承销商之一告诉记者。 他说,当时由于民生银行部分股东出于各自利益,对H股的发行价格期望过高,且高至市场无法接受,才令民生银行的H股发行一度陷入僵局。 据悉,是时民生银行为赴港发行H股设定了一个下限,每股6.18元人民币。这个价格,是国际金融公司(IFC)从东方集团手中购买民生银行1.6%的法人股除权前的价格。 民生银行认为,这一价格水平已经代表国际投资者对民生银行股价的认可底线。IFC购买的是法人股,而即将发行的流通股由于流动性更强,因此股价应该更高一些。不过,股东方的要价令民生银行管理层和投行人士叫苦不迭。 对于发行价格,另一参与民生银行H股发行计划的投行人士强调,对香港市场上市银行股的定价,国际投资者有比较周密的考察方法。发行价并不能依从股东意志,而是要根据市场态势和自身的状况决定。 “特别是对银行,香港的国际投资人会将内地银行和香港已经上市的本地银行做出比较,并参照许多指标和同业,所以价格的确不可能定得离谱。” 投行人士称,“民生银行股东的要求和市场现实之间的差距根本没有办法跨越,股东都很强硬,没有办法。”而据说,投行人士、管理层和董事会在这个问题上争吵不断,最终不欢而散。 往事成空,民生银行H股发行有效期已过。 依据2004年12月民生银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延长H股发行及上市决议有效期一年,截止的最后日期为2006年1月8日。而且由于民生银行2005年6月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根据惯例,通过聆讯的公司如果在提交的最后一个审计报告之后的六个月内,仍然没有公开发行上市,就需要重新提出上市申请,并且要重新缴纳上市费用。 民生银行如果再希望发行H股的话,必须重新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且重新向港交所递交手续繁杂的申请。民生银行此次放弃赴港上市之后,预计短时间内将不会重新启动。 淡马锡或成第一大股东 2005 年底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降至8.26%,临近8%的最低监管要求,补充资本金已迫在眉睫。如果2006年民生银行仅依靠普通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来补充资本金,假设风险资产增长20%,那么即使满额度发行以上债券,2006 年末公司资本充足率仍将继续降至7.98%,降至8%的临界线以下。 业内人士分析,在H股发行已经毫无指望之后,对民生而言,“旨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定向募集或非公开发行应该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对此,民生银行的高层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董事会的改选结束后,向海外投资人进行的定向增发就将启动,“因为再不马上补充资本金就危险了。” “等董事会改选结束后就是解决资本金的问题开始。”张宏伟更是非常直接地回答。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持有民生银行3.9%的淡马锡控股最有可能斥资增持民生银行的股份,并期望拥有1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尽管股东们意见不统一,但如果不补充,银行就面临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危险,因此,股东也只好认同了。”民生银行内部人士说。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毕、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限售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第一大股东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仅有5.98%,如果考虑到关联股东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82%的股份,则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只有8.8%。 “很多家和民生银行都在进行谈判。”民生银行高层对这个问题并不讳言,“而且比例应该是在10%左右。”据悉,现时民生银行洽商出售股权的谈判对象大约有4至5家,当中包括欧资的法国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 “淡马锡控股很可能更愿意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知情人士透露。 尽管民生银行想选择一家对自己银行业务发展有所帮助的银行,而非单纯的财务投资者。“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一直对民生银行青睐有加的淡马锡胜算很大。”知情人士如是说。 按民生银行总股本初步估算,淡马锡控股获得民生10%的股权大约要投资25亿元人民币。 在当前外资看好内资银行、民生银行总市值仅有400亿元的情况下,相信外资机构拿出几亿美金入主民生银行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公司分散的股权结构暗含了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可能。 同时,知情人士还透露,若外资银行能和民生银行就入股达成协议,很可能以增资入股的方式进行,民生银行目前已经委托一家国内券商做A股的增发方案。若条件允许,外资战略合作伙伴的增资入股有可能会配合该方案同时进行。 “但如果不是持股比例足够大的第一大股东,那么这种好处不应被夸大。外资金融机构即使成为较大的股东,其对银行的影响也是非常渐进的,持股比例越低,影响越小。” 世纪证券首席分析师李文分析说。 新组合的目标遐想 董文标+王氵彤世的组合也带来了许多“遐想”空间。“新组合可能反映了民生银行的大体思路,开展公司银行业务是民生银行以前的长项,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努力的方向,同时希望在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管理方面进行探索。”李文认为。 这句话也确实点中了民生银行的“命门”。 从2003年开始,民生银行着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加大对零售业务的支持力度。按照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民生银行的零售业务的综合占比要达到30%。 客观地说,从资产方面看,零售业务主要对居民客户提供信贷类资产。目前国内银行无论大小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对居民客户的信贷或资产业务主要包括住房贷款、信用卡透支、汽车消费贷款等,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多数居民的消费行为大体上是,除购置住房外,其他支出基本不求助于银行。这是银行开展零售银行业务面临的难题。这注定了民生银行或其他银行在向零售银行转型过程中,道路将是非常漫长的,速度将是十分缓慢的。 为了推动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民生银行几度调整阵容,并积极从外部招聘贤才。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民生银行最近为零售银行业务招聘的三位外资金融高管是王志成、王文静和施浩,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年龄均在40岁上下。其中,王志成22岁到美国留学并进入花旗银行工作了5年,之后又相继在荷兰银行、毕博公司以及内地的咨询公司任职。而王文静则来自台湾地区,曾经在当地的花旗银行、Visa国际组织、AIG等工作,施浩则在美联银行任职。 不过,摆在董文标+王氵彤世组合面前的现实是:在银行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服务日趋同质化、金融产品频繁被“复制”的市场上,王氵彤世的汇丰经验能否顺利“嫁接”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也可能成为他能否在民生银行取得成功的关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