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叶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或被红顶压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11:58 每日经济新闻
  国有商业银行最近的换帅行动激起一片责难。评论者认定,这一行为显示了国有商业银行背后占支配地位的行政逻辑,这一逻辑离市场化十万八千里。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非市场化的指责起自上世纪90年代银行改革之初,当时,谢平等人撰文强调指出央行独立的重要性,其中包括给予银行市场身份所必须的资金支配、市场利率与人事权。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在利率的浮动、与资金使用权方面虽然在一定范围内略有松动,商业银行勉强可以戴着镣铐舞蹈,但人事权却未见松动,银行家难以脱下官服变身彻底的市场人物。
 
  近日,从建行行长常振明调任中信集团总经理开始,国有商业银行高层开始系列换防。截至8月7日,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一级人物有12位已调动,地方商业银行尚不包括在内。作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已上市或者拟上市的商业银行,高管如此集团军换防式的大调动,无论如何不能以市场二字概括。
 
  由此,可以反推出的结论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离市场化的目标还差之万里,这些高管的确切身份是政府官员,而不是市场土壤中培养出来的银行家,借助股份制改革、通过上市实现产权多元化并不必然导致银行市场化———上市产生的硬约束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薪酬水平与国际接轨上,而不是公司治理结构与高管的任命上。国内外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低价购买到中国上市银行的股票,无非是诸如此类的政策风险让他们得到了溢价。
 
  由于银行改革事关大局,决策层一直在市场化与稳定之间谨慎求取平衡。在很多时候,这种平衡往往表现为市场对于行政权力的退让。
 
  市场退让总是有充足的理由。比如,此次国有商业银行大面积换防,既是加强内控机制的需要———
 
  让我们回想一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强行实施的轮休与换岗制度,是如何发挥神效让高山案等数起严重案件曝光,就可以知道在非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内部强迫换防的重要性;而目前经济过热屡调难降,被迫频频动用行政之手,必然导致用强硬的行政之手对付过热首祸的信贷扩张,这样才能保证传导机制不发生大的偏差。另外,高管任期已到、年龄已到都是说得过去的换防理由。
 
  如果我们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理解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内商业银行,换防行动就显得顺理成章。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本质并没有变,与其把它们视作互相竞争的商业机构,不如把它们视为互通有无、互援互助、共享垄断利润的友军来得更为恰当。所以,此次换防外界如临大敌,内部却是波澜不惊,也就在情理之中。
 
  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国有商业银行高管的换防存在的价值。但正因为理解,我们更反对在银行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之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将国内银行高管的年薪向国际银行家的高薪看齐,反对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职工的全员持股计划。
 
  在这样的形势下,笔者对“胜利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前景持谨慎的悲观态度。
 
  目前银行的市场化受到行政化的人事任命制度与多目标的行政性货币政策的双重挤压,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证明银行业的改革方向有可能指向虚有其表的产权结构多元化、金融市场向外资开放、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在按照严格的行政等级序列进行利益分配上,对银行而言最为关键的、中国金融改革决策层念兹在兹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上,却至今难以落子。目前沿用的换防制度将固化银行高管“红顶化”现象,按照其出身路径,这些“红顶银行家”大概更容易成为半心半意的市场人士。
 

  在金融行业之门即将向外资大开之际,以“红顶银行家”大换防进行竞争前的热身,恐怕国有商业银行本来就发育不良的市场化因素,将更加捉襟见肘。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