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银监会警示:银行应防范跨行业经营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4:16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银行跨行业经营的趋势在我国渐趋明朗,面对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问题,监管部门提示在新形势下银行跨行业经营风险问题正在逐步显现。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跨行业经营规范体系,银行内部防火墙尚未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决定中国银行跨行业经营出现瓶颈,近段时间内不适宜建立跨行业经营业务,否则会出现类似于德隆危机、金新信托事件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跨行业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事实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情况在我国早已存在,如光大、中信等金融控股公司,其下设有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子公司;另外也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控股境外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和保险等业务。去年,在国务院特批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和建信三家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被社会认为是我国走向跨行业经营的标志性事件。同时,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互渗透正由业务层面向资本层面演进。

  但潜在的风险问题却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行业经营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从事

证券、保险业务进而开展跨行业经营,除了蕴含银行业自身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之外,还有可能由此滋生一些新的风险,比如组织结构复杂化和文化多元性带来的利益冲突,金融子公司间密切合作带来的关联交易风险,组织结构多元化以及会计制度和行业适用监管制度差异带来的信息披露风险,货币市场与
资本市场
风险传递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等。

  跨行业经营增大了银行的风险

  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在基本流程、利润来源和经营风格等各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别,前者的收益水平较高但同时风险也较高,如银行大规模开展那些风险较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就可能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定,对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容易使银行收入来源过于单一,风险过于集中,增大危机发生的概率。

  跨行业经营加聚银行信贷风险

  跨行业经营业务是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特点是收益大起大落,而且一旦投资决策失误或受大势影响很可能亏损。我国投资银行的跨行业经营业务的操作理念目前主要仍以大自营投资“坐庄”为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暴利机会逐渐消失,将面临“杀机四伏”。

  目前我国银行资金来源以存款为主,资金运用以贷款为主,存贷款利差收入构成我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在经营范围过窄、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况下,银行承担了较大的信贷风险。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与西方主要国家开展跨行业经营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在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在银行利润来源单一、风险较高且过于集中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市场尚不具备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盈利能力下降,银行将有承担经营风险。

  银联信分析:

  银联信分析师建议,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跨行业经营业务必然导致银行将更多的短期储蓄资金用于高风险经营,从而增加股市泡沫,危及银行体系稳定,影响实质经济发展,甚至可能重蹈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覆辙。

  商业银行参与投资业务时,关键在于风险控制和盈利前景,取决于银行的理性思考、准确判断和完备的管理手段,目前根据我国的宏观前景,由于我国跨行业经营业务发展较晚,银行对此投资业务还很陌生,并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实际上,银行浮躁的投资行为,有让银行业承受短期贮备资金流失危险,使银行资金也面临着很大的“沉淀”可能。因此,密切关注投资行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应急机制,不但是现阶段银行应有的选择,也是银行发展业务积累资金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银行跨行业经营业务尚没有完善的配套体系出台,银行资金得不到保障,为了应对以后银行跨行业经营实践的发展,我国应当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在我国现阶段“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原则下,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建立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避免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情况的出现。

  就跨市场经营问题而言,有三个层面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集团本身;二是监管法规;三是监管。在集团层面上,集团应当能整合银行内部的各种不同风险,统一进行管理。这种整合是通过资本或经济资本的配置实现的,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内控机制,建立适当的报告机制。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